意念操控人形機器人!馬斯克腦機接口7人試驗引爆人機融合革命

️ 脊髓損傷患者Alex用意念擰開礦泉水瓶蓋的瞬間,特斯拉Optimus機械手完成了人類與機器間的首次“神經握手”。

2025年6月27日,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佈長達一小時的里程碑式視頻,宣佈人體試驗受試者從1人擴至7人(4名脊髓損傷患者+3名漸凍症患者),並首次演示人類通過腦機接口操控人形機器人。這些曾被禁錮在軀體中的生命,如今平均每週50小時、峰值超100小時通過意念操控數字世界,近乎覆蓋所有清醒時間。

技術破壁:從機械臂到人形機器人的神經躍遷

高精度運動控制成核心突破

脊髓損傷患者Alex用意念操控特斯拉Optimus機械手,完成抓取物體、擰瓶蓋等精細動作,甚至可玩《馬里奧賽車》和CAD設計3D零件;

漸凍症患者Bard在失語六年後重獲溝通能力,腦信號實時轉化爲文字,繼續從事測繪工作;

N1植入體如硬幣大小,通過無線充電24小時連續工作,實時捕捉運動皮層神經信號,延遲控制在毫秒級。

算法解碼進入“類腦智能”階段

自主研發的自適應調節機制,可在十幾毫秒內完成神經信號特徵提取、運動意圖解析及指令生成全流程,攻克了神經信號非平穩性難題。系統僅需2-3周訓練即達接近普通人的控制水平,患者甚至能與親友意念對戰“石頭剪刀布”。

未來四年路線圖:構建“全腦接口”的狂想

Neuralink公佈階段性技術攻堅計劃:

2025年Q4:言語皮層植入,解碼無聲“意圖言語”,爲失語者重建自然交流;

2026年:電極數增至3000個,啓動“盲視計劃”,攝像頭轉化光信號刺激視覺皮層,助盲人重見模糊世界;

2027年:實現運動、言語、視覺皮層多設備同步植入,電極數破萬;

2028年:電極超2.5萬個,觸及深層腦區治療精神疾病,探索與AI深度融合,邁向“全腦接口”終極目標。

馬斯克預言:“若進展順利,2028年全人類有望通過腦機接口與AI互聯,實現對機器人全身的精準控制。”

產業激變:百億估值背後的全球競速

資本瘋狂押注

Neuralink於6月初完成6.5億美元E輪融資,估值突破100億美元,成爲全球腦機接口領域估值最高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球腦機接口融資超120億元,誕生9家估值超10億美元獨角獸。

技術路線多元競逐

侵入式賽道:中國協和醫院完成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牀試驗,患者意念操控機械臂;

半侵入式賽道:清華與宣武醫院研發的NEO系統實現居家康復,患者腦控喝水準確率超90%;

消費級市場:Meta腦波遊戲《MindMaster》首月下載破500萬,華爲BrainLink實現0.3秒延遲意念控家電。

據麥肯錫預測,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潛在市場規模將達400億—1450億美元,消費電子賽道突破12億美元。

️ 倫理深淵:技術狂歡下的未解之困

安全性質疑持續發酵

Neuralink動物實驗記錄顯示,猴子植入後出現癱瘓、癲癇和腦腫脹,至少12只被實施安樂死。儘管人體試驗暫無公開事故,但首例患者曾出現“接線回縮脫落”,導致數據丟失。

倫理邊界亟待釐清

中國科技部發布《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明確優先發展修復型技術,禁止增強型應用濫用。而馬斯克“人類將全部變成機器人”的宣言,引發關於意識主權和數據隱私的激烈辯論。

監管高牆仍在

目前全球尚無腦機接口設備獲醫療器械正式批准。FDA僅對Neuralink“盲視”芯片給予“突破性醫療器械”認證,商業化仍需3-5年。

當Alex的意念通過Optimus機械手舉起水瓶,他托起的不僅是個體重生的希望,更是人類文明向“人機共生”紀元躍遷的序幕。

馬斯克將這場革命喻爲“打通第三層思維帶寬”,而通往未來的路上,技術狂飆與倫理境界線的碰撞纔剛剛開始。

在腦機接口的黃金十年,我們終須回答:當人類意識能自由進出硅基軀體,生命的定義是否將被徹底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