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界大佬跌落神壇
醫療領域的反腐風暴仍在持續。4月28日,國藥集團原總工程師楊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消息登上熱搜,因其曾帶隊研發國內首款新冠滅活疫苗的經歷,外界對此事關注度頗高。
消息最早從中國人大網發佈的一則報告中流出。4月26日,中國人大網發佈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於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的報告》中提到,由西藏自治區選出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四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藥集團”)原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楊曉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2024年3月29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罷免楊曉明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早年拒絕留在美國,回國後帶領武漢所扭虧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官方資料及多家媒體報道獲悉,楊曉明現年62歲,於1962年出生於甘肅省甘南自治州。1980年,18歲的楊曉明考入蘭州醫學院臨牀醫學系,開始了爲期5年的醫學專業學習。
從蘭州醫學院畢業後,楊曉明被分配到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下稱“蘭州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組長、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2022年,楊曉明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自己在大學畢業到單位不到一年,就被派往日本學習,後來又去美國。此外,在蘭州所工作時期,因研發出第二代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楊曉明又受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邀請,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學習,並在美國完成了第三代基因工程百日咳疫苗的構建。
訪問期結束後,楊曉明拒絕了導師的挽留,選擇回國。對於回國的原因,楊曉明在2021年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曾提到,“我在美國的每一天都儘可能地多看、多學、多作對比、多找差距,因爲我知道我肯定是要回來的。”
回國後,楊曉明進入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爲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曾用名,下稱“中國生物”)相繼擔任過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下稱“武漢所”)常務副所長、所長、黨委副書記等職務。對於這段經歷,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官網上一篇關於楊曉明的文章這樣寫道,在武漢的八年時間裡,楊曉明力主上馬了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凍幹狂犬病疫苗、乙型腦炎疫苗等項目,新建血液製品自動化生產車間,提升血液製品工藝和產能,大幅度改革管理體系,迅速改變了企業面貌。
而在前述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楊曉明也提到了自己給武漢所留下的改變,“我在武漢花了大力氣改革,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獎勵政策、科研政策。到我離開的時候,武漢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落後虧損搖身一變,成了集團內部名列前茅的企業。”
出色的科研及管理能力讓楊曉明一路晉升。2010年5月,楊曉明被任命爲中國生物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此後又擔任董事長。在此期間,楊曉明還兼任過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等職。
帶隊98天研發出新冠疫苗
比起過人的履歷,楊曉明更爲人熟知的經歷則是帶隊研發了中國首款冠病滅活疫苗。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楊曉明掛帥的科研攻關領導小組,佈局三個研究所開發新冠病毒疫苗。
2020年12月30日,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滅活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成爲國內獲批的首款新冠滅活疫苗。兩個多月後,由武漢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也通過了附條件上市申請。
2021年4月下旬,楊曉明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上稱,中國僅用了98天就研發出新冠滅活疫苗。
實際上,98天獲批臨牀試驗,78天完成Ⅰ/Ⅱ期臨牀試驗,從研發到正式獲批,中國生物的新冠滅活疫苗只用了335天。總時間不到一年,這樣的速度也被楊曉明稱爲奇蹟。
根據央廣網2022年10月的報道,爲了確保疫苗的可及性,國藥集團先後投入約300億元建成6個P3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車間和3個P3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新冠疫苗總體年產能達到了100億劑,成爲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和最大供應商。
2021年,國藥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70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1000億元,年末資產總額達到5640億元,並在2022年《財富》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位列第80位,首次邁進百強,躍居全球製藥企業第1位。
實際上,除了帶隊研發新冠疫苗之外,楊曉明還曾在疫情暴發初期率領團隊到武漢實地檢測,在48小時內研發出首批被官方推薦使用的試劑盒。2020年1月,楊曉明團隊還率先提出並研發應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和特異免疫球蛋白療法;同年9月,楊曉明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的稱號。
2021年和2023年,楊曉明還分別入選當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但均未能當選。
撰文丨杜蘇敏
編輯丨溫斯婷
版式丨陳溪清
河南前首富突遇滑鐵盧
轉載|商務合作
後臺留言或加微信:yesorno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