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龍”爲魂 鳳凰花開

近年來,賓陽縣鳳凰小學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以弘揚“龍”文化爲主題,以挖掘“龍騰寶水 奮勇爭先”的賓陽炮龍文化內涵、實現“人人出彩”爲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思想育人、文化育人、體育育人、美德育人、勞動育人的“五育並舉”教育模式,有形有感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走深走實。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南寧市綠色學校、南寧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學校將“龍”文化貫穿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全過程,創新“鳳凰花開”“五個一”德育品牌,即開設一期有“溫度”的思政課,建設一個“潤心”教育實踐基地,搭建一個“七彩”同心舞臺,打造一個同心文化長廊,拍攝一部宣教片,通過開展“追尋圓夢人”——感動中國人物思政課、賓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製作《“石榴花”下呵護“出彩”人生》思政宣傳片等,在學生心中厚植家國情懷。成功舉辦了“廣西三月三 賓陽·賽罕心連心”——2023年廣西賓陽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少年兒童雲交流活動,兩地近5000多名各族兒童參與,共敘民族團結一家親,共築復興中國夢。

學校圍繞“龍”文化逐步開發“七彩”校本課程,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集中展示賓陽炮龍、大羅毛筆、壯錦、鄒圩陶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設扎龍技藝、陶藝製作、民族舞蹈等民族文化課外教學課程,通過“鳳娃扎炮龍”“織出斑斕彩”“書寫中國字”“因‘泥’而精彩”等活動,引導師生在動手實踐學習技能中瞭解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學校先後榮獲南寧市青少年愛科學實踐活動表現突出集體、賓陽縣“十三五”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賓陽縣教育工作績效考評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學校行“尚體育,更出彩”的理念,創作了以展示賓陽風土人情和炮龍文化的《炮龍傳人》校本操,以跳炮龍校本操揚文化強體魄,讓學生們在每天跳炮龍操中,親身感受優秀民俗傳統文化的魅力,將龍的形象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懷融入學生心中,給每位孩子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學校將“龍”文化融入美育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開設語言、書法、國畫、舞蹈等“龍的傳人”特色課程,通過“‘紅石榴’講美德故事”“寫春聯送祝福”“丹青繪祖國”“龍舟競渡”“我是舞龍娃”等活動,讓學生在說龍、寫龍、畫龍、舞龍中,追溯“龍”的起源,探尋“龍”的蹤跡,體悟“龍”的精神,將“龍”文化“挖”出來、“講”出彩、“傳”出去,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於學生心靈深處。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主題活動200多次,參與師生4000多人次。學校先後榮獲南寧市中小學藝術節朗誦類比賽二等獎,賓陽縣第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小學藝術節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稱號。

學校創新“勞動+文化”實踐模式,夯實“課內+課外”“基地+特色”“勞動+專題”三個載體,通過課程設置、基地體驗、社會實踐“三個課堂”形式,以“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鄰里亦知偏愛竹,春來相與護龍雛”的詩句,精心打造了“東坡園”勞動體驗基地,用蘇東坡一生遊歷地來命名每塊地塊,學生在勞動中誦讀蘇東坡等優秀詩人的詩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學會生活,奠基出彩人生,全校共開展各類勞動實踐主題活動200多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300多場。(杜世軍 陳志剛 韋正君 王春茂)

來源:賓陽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