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南向政策 前加國衛生部長:臺灣2領域是國際領導角色

3月17日玉山論壇中,衛福部長邱泰源擔任第二場演講主持人。(鄧博仁攝)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於演講中表示,醫療新南向政策已在我國13家公私立醫院、10個國家間進行。(鄧博仁攝)

2025玉山論壇今日(17)登場,第二場演講中,由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次長林靜儀、前加拿大衛生部長甘禮明等人出席,分享新南向政策下,我國智慧醫療與他國合作經驗。甘禮明特別點出,臺灣在防疫、智慧醫療領域都是國際領導角色,對於臺灣被剝奪WHO觀察員深感遺憾。

加拿大衛生部前部長甘禮明(Tony Clement)說,當年他促成臺灣成爲WHO觀察員,但在中共影響力擴張下,臺灣觀察員的身份遭剝奪,讓他深感遺憾。

甘禮明指出,過去SARS、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臺灣防疫做得很好,在智慧醫療和科技領域,也是國際間重要角色。尤其在遠距醫療、互聯網、穿戴裝置方面,能持續監測醫療狀況,進行個人化的精準醫療,並透過機器人協助手術,達到安全的醫療自動化。

甘禮明強調,臺灣是智慧醫療的「領頭羊」,處在「對的位置、對的時間」,藉由新南向政策,由公司、政府、醫療產業、科技中心間進行合作和資料分享,在全球標準化、智慧醫療領域,扮演關鍵領導角色。

今年第八屆玉山論壇針對「新南向+:臺灣、印太與新世界」,第二場次以「智慧醫療新紀元——建構區域健康共同體」爲主題,由邱泰源主持,林靜儀、甘禮明、中華電信協理劉炫龍、工研院院士陳適安、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進行演講。

邱泰源表示,臺灣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結合AI人工智慧、大數據、遠距醫療、數位醫療紀錄等技術,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及病患治療結果。衛福部也積極落實「醫療新南向政策」,拓展與東南亞、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衛生合作,也協助臺灣的醫療技術和產業擴張到海外市場。

林靜儀於演講中表示,疫情後全球協力變得更爲重要,單一國家難以獨自面對,尤其隨着高齡化、少子化來臨,儘管臺灣擁有良好健保制度,仍面臨醫療人力不足等挑戰。我國2016年起啓動新南向政策,從私領域、公立醫院、產業界與各國建立連結,深化國際合作和醫療交流。

林靜儀指出,東南亞國家面臨的挑戰,包括城鄉差距、遠距醫療需求等,儘管臺灣在國際外交上有侷限性,新南向政策過去10年間,藉由科技、人員訓練、遠距醫療服務等,已促進我國與他國醫療合作,目前已在臺灣13家公私立醫院及10個國家間進行,也期望未來政府間,能在政策面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