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生化基金商品 可逢低配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在美國「最惠國藥價政策」(MFN),以及川普向國際製藥巨頭要求降價、或可能採取關稅等手段之下,醫療生化產業表現不盡理想,不過,醫療產業仍具有剛性需求、產業成長動能強勁、評價面具吸引力、導入AI之後提升生產力等多項優勢,現在反而是逢低佈局的好時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川普5月時簽署行政命令,內容爲有關美國政府擬採取MFN,主張將美國處方藥價格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最低藥價掛鉤,提出包括現有藥品須立即向所有醫療補助患者提供MFN價格、新上市藥品不允許對其他國家提供低於美國的價格等要求,另外,藥廠若利用貿易政策促使美國價格上升,必須將新增利潤迴流美國市場以支持降價。
江宜虔指出,川普前次提出此政策時即遭法院阻擋,現行行政命令仍未獲國會支持,需要經過法規制定與可能的司法審查。整體來說,此一方案實施難度高,主因美國醫療體系複雜,藥價制定需多方協商,包括藥廠,中間商,以及醫療保險公司等,難以取得共識;此外,國外藥價透明度不高,要取得參考藥價也有難度。
雖然政策遇逆風,從各項產業數據來看,醫療產業成長性仍居高不下,現在反而提供良好進場佈局時點,江宜虔表示,7月底醫療生化產業面對同樣議題,股價再度下跌,亦使得MSCI全球醫療指數自去年11月川普勝選以來已修正近一成,不過醫療產業中長期成長趨勢不變,根據FactSet預估,今年醫療類股的盈餘成長率達12.4%,明顯優於整體美股的9.6%,因此股價下跌應爲逢低加碼時機,中長期將有不錯的投資效益。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指出,生技業保持穩健創新動能,未來大型生技製藥公司預計將在專利懸崖和IRA法案壓力下,持續加速併購進程以補足產品線,再加上減肥藥/腫瘤/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阿茲海默症/Car-T療法等領域有進展,可望提振生技領域發展。
在監管政策方面,川普政府領導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可能採取較爲寬鬆的措施,預期將進一步促進併購市場的活絡。生技股短線波動較大,但長線仍維持向上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