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系民生 朝夕美好總關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注重體現 “民生爲大”。其中“一老一小”關乎民生、連着民心,在報告中格外受到重視。

在“一老”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

在“一小”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等。

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讓“夕陽紅”“朝陽升”?北京青年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代表委員。

·幼有所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健委主任劉俊彩

北京普惠託位佔比近半 增至3.1萬多個

近年來,“生了娃沒人帶”“雙職工帶娃難”成爲一些年輕人面臨的育兒難題。北京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明確普惠托育價格和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健委主任劉俊彩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介紹,現在北京全市普惠託位已經增至3.1萬多個,佔全市託位總數的47%。

托育普惠

比試點前價格下降超一半

2023年10月,北京啓動普惠托育工作試點,並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省級普惠托育收費標準,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

劉俊彩介紹,在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方面,北京向普惠托育機構園所發放每月每人1000元補助和每天每平米不超過5元租金補助。現在各區普惠托育價格在每月1500元至3800元不等,平均每月3000元,與普惠試點前7000元均價相比下降了一半還要多。現在,北京已經連續3年爲愛心托育用人單位發放每年12萬元補助,累計發放780萬元。

區級層面也在積極探索。比如,西城區在市級補助之外,區財政爲機構增發每託位3000元的一次性運營補助,昌平區獲得中央財政資金1億元並區級配套1.5億元,探索完善普惠托育體系建設。“此外,我們還指導各區出臺公辦托育價格,會同各區各部門推動托育機構水電氣熱民用價格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劉俊彩說。

託位“挖潛”

實現區級托育

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以公辦幼兒園託班爲主渠道、托育機構和社區託爲重要依託、單位託爲有效補充的三層次供給體系。總體來看,全市託位總數達6.7萬餘個,其中普惠託位增至3.1萬餘個,佔比47%。

在托育方面,北京都進行了哪些探索?劉俊彩介紹,2025年,北京將針對“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多樣化服務,推進托幼一體化,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具體來說,要建立學前教育資源動態調配機制,有效統籌學前學位和托育託位,指導各區優先在學前學位富餘且所在地區托育需求大的公辦幼兒園設置託班。同時,積極支持引導社會力量開設托育機構,在託班與民辦托育機構均不足的地區,通過發展公建民營社區托育點織補服務空缺,滿足“小小孩”家門口的托育需求,推動有意願的單位辦託。

普惠托育供給“既要有也要優”。劉俊彩強調,要將強化政府引導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以圍繞實際需求提供有效供給爲重心,在優化補助政策、優化資源佈局、加強質量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政府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的服務供給體系,鞏固以公辦幼兒園託班爲主渠道、托育機構和社區辦託爲重要依託、單位托育爲有效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格局。

婦幼健康

持續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婦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數據顯示,近年來,北京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顯著提升。2024年,北京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創歷史最好水平。劉俊彩介紹,北京全市已累計建設母嬰友好醫院81家,同時推動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向社區延伸,兒童健康友好社區累計達164家,覆蓋面達80%。兒科服務體系也進一步健全,緊密型兒科醫聯體覆蓋41家醫療機構,73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已全部開設兒科門診,3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提供兒科診療服務,佔比超過96.7%。

今年,北京將持續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婦幼健康工作將繼續緊緊圍繞婦女兒童健康需求,強化生育支持,啓動生殖健康促進年,聚焦青春期、婚前孕前、孕產期、產後等重點時期,全面開展生殖健康促進服務。建設一批生育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推進61家市區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拓展生育全程服務,關注產後保健,提供產婦營養、母乳餵養諮詢與指導、產褥期併發症防治、健康檢查和產後康復等保健服務。

此外,還要推動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擴大住院服務機構覆蓋面,提升兒童常見病診療能力等,不斷增強婦女兒童健康獲得感。

全國人大代表阮祥燕

重視生育力保護和保存

全國約有15%-18%的女性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擾,有不少是因疾病導致的。想生不能生怎麼辦?全國人大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表示,她和她的團隊已有研究,可以通過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實現生育力保存,建議在北京率先建立起以卵巢組織凍存移植爲核心的國家級生育力保護中心,建起全國生育保護網。

癌症放化療會導致極大比例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甚至永久喪失生育能力。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各種慢性病的提前出現,也會導致女性卵巢功能衰老,而卵巢組織凍存是目前保護保存女性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北京婦產醫院卵巢組織凍存庫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臨牀卵巢組織凍存庫,已凍存750多例,移植了41例卵巢組織,成功率10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因疾病需要放化療的患者,如果在放化療前,成人在卵巢功能較正常的情況下,費用在4萬元左右,之後每年儲存費約1萬元,且其中部分費用納入了北京醫保。”阮祥燕說。

全國政協委員趙長龍

推行男性育兒假並納入考覈

“生得好”還要“養得好”。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趙長龍建議,推行男性育兒假並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考覈,開展“父親教育”項目提升男性育兒參與,搭建“媽媽崗” 就業服務平臺,助力女性平衡生育與職業。

在趙長龍看來,生育友好型社會應該是一個政策體系支持完善、全生命週期服務全覆蓋、社會文化氛圍包容、職場與家庭機制平衡、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全方位、立體化環境。目前來看,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還需要多方面發力。

在社會環境層面,要完成必要的“適兒化”改造,包括新建、改造社區增設托育點、母嬰室等。

利用數字化賦能,搭建智慧育兒平臺,整合各類服務與數據,支持科技育兒產品研發,推廣遠程醫療等。還要打造宣傳矩陣,傳播科學育兒理念,抵制不良文化。

此外,在服務能力提升方面,要升級托育服務質量,制定星級評價標準,推廣 “托幼一體化”,推動兒童醫療與教育資源下沉,如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兒童保健中心等。

·老有所養·

多產業跨界融合 大力發展銀髮經濟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爲3.1億,佔全國人口的22%。隨着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如何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引起了衆多代表委員的關注和討論。

解決難題

“AI+”爲照護服務提供新方案

現在老年人“多病共存”現象比較普遍,就醫時常因“不知該看哪個科”或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等情況陷入科室選擇困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黨委書記李浩表示,老年疾病多是綜合性疾病,僅憑病徵去單一科室診治,未必能獲得良好的治療,設立專門的科室可以便於老年疾病患者及早干預、精準施治。而且,老年病的複雜性也需要不同專業的醫生形成合力。

他以望京醫院開設的老年病科舉例說,該科室由急診科、綜合科、ICU、脾胃科等科室的醫生組成新的團隊,他們在有專門科室的一技之長基礎上,還是具備多種學科綜合知識儲備的“多面手”。

同時,“AI+”也在爲醫院的照護服務提供新的方案,以望京醫院正在嘗試的創建老年病科智慧化病房爲例,在採訪中,李浩設想了一個全新場景:機器人運送藥品,提示患者量體溫、測血壓;病人在病房的任意一處發生摔倒等危險,感應裝置能及時響應並將信息傳至護士站報警;醫生在查房過程中可以通過AI彙總,瞭解患者的整套治療方案和用藥情況;病人躺在牀上就能收看結合自身病情的醫學科普視頻等。

護工人才特別是養老服務人才短缺,是當下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的嚴峻問題,加大相關人才培養和配置力度在近年全國兩會期間也引起代表委員廣泛關注。李浩認爲,AI技術的發展,或許能夠提供很好的補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護士巡診等基礎性工作,也爲老年病人的照護服務提供了新的方案。”

一些老年病的病程發展與衰老密切相關。但李浩也注意到,目前有慢性疾病發病年齡前移的情況,這與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有效鍛鍊等有關。針對慢性病的預防,中醫養生是策略之一。他提醒說,中醫養生治未病的確有自己的特色優勢,但對於鋪天蓋地的養生信息,大家還需要作科學研判。比如,對於一些藥食兩用的食物,要對它的藥性做充分了解,結合自身特點善加利用。

“中醫講究個體化的辨證施治,更科學的中醫養生需要由專業的醫生、醫療機構提供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養生方案,而非一概而論。”李浩說。

增加福祉

打造安全可靠、公平透明消費環境

《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發佈之後,各地、各部門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爲老服務和老年人消費日趨多樣,新的消費模式業態不斷涌現,老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養老與健康、教育、旅遊、體育、休閒等產業跨界融合,衆多“銀髮產品”紛紛出現。

怎樣激發銀髮消費內生動能?民政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張春生表示,要增強老年人消費能力,需要多渠道增加老年人收入,使老年人有穩定經濟來源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他建議,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適當提高繳費年限、繳費金額與養老金領取水平的掛鉤比例。

他建議,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推動建立相關保險、福利、救助相銜接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養老金融,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動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收益穩健、風險可控的養老理財產品。還可以充分發揮養老慈善信託公益事業特點,創新養老慈善模式,彙集更多養老慈善資源,增強銀髮經濟市場活力。

在發展銀髮經濟的過程中,爲老年消費者打造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消費環境也很重要。“警惕利用虛假情感誘導老年人消費。”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關注到,在中消協發佈的《2024 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老年羣體頻陷網絡消費“陷阱”成爲當季投訴熱點之首。

方燕表示,老年人對網絡技術和規則瞭解有限,風險防範意識薄弱,電商平臺先用後付等誘導性功能、直播間情感操控營銷、微短劇扣費陷阱等新型風險,不僅讓老年人遭受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其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她建議,細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在網絡領域的適用細則,明確網絡廣告發布規範,嚴禁利用虛假情感誘導老年人消費,並制定嚴厲處罰細則。規範“先用後付”等特殊消費模式的合同條款,清晰界定雙方權利義務,防止平臺利用格式條款侵害老年人權益。

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熊穎琪 孟亞旭

統籌/徐鋒 劉曉雪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