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與以色列軍事實力對比:如果開戰,勝算幾何?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伊朗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

以色列方面稱,伊朗共發射超過180枚導彈,但大部分已被以色列和美國領導的防禦聯盟攔截,少量擊中以色列中南部地區。

伊朗方面則稱,這次導彈襲擊是對以色列接連殺害哈馬斯、真主黨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領導人的迴應。

伊朗在這個時點向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耐人尋味,因爲以色列在絕對強硬派內塔尼亞胡領導下,去年10月以來已經對哈馬斯、真主黨等中東“反以”勢力殺紅了眼。

不過伊朗顯然也不是爲了與以色列全面開戰,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宣稱“不尋求戰爭但堅決抵抗任何威脅。”

但以色列方面顯然不會輕饒,內塔尼亞胡已經放話要讓伊朗“付出代價”。

新一輪的軍事對抗升級不可避免。這裡我們來對比一下伊朗和以色列兩國的軍事實力,看看如果一旦開戰,伊朗方面勝算幾何?

伊朗軍力:軍隊數量龐大、武器全面落後

伊朗作爲中東地區大國,總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8,800多萬人。相應的,伊朗軍事實力的首要優勢也在於軍隊規模。

伊朗陸海空三軍的軍隊員額在60萬人左右,其中國防軍約30萬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直接掌管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在30萬人左右。另有預備役軍隊約40萬人。

這樣的軍隊規模,在中東地區可以說是首屈一指,放到全球也可以排名前列。

但打仗畢竟不是拼人,尤其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先進武器的決定性因素越來越凸顯。

我們來看下伊朗的武器裝備如何?

陸軍方面,坦克數量在1,400輛左右,但型號主要是前蘇聯的T系列,包括T54、T62和T72等等。這些坦克戰力如何,我們在俄烏戰爭中也已經看得很明白了。

海軍方面,主要是俄製“基洛”級潛艇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3艘和輕型護衛艦12艘,但噸位較小、設備陳舊,戰鬥力有限。

空軍方面,各類飛機數量在400架左右,但型號同樣陳舊。最先進的還是 “死對頭”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F-14戰鬥機”,數量在60架左右。

F-14戰鬥機的戰力基本與“和蘇27”相當。關於“蘇系”戰機的實際水平,我們在俄烏戰爭中也同樣看得分明。

所以總體來講,伊朗陸海空三軍除了軍隊數量出衆之外,武器質量方面實在乏善可陳。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則伊朗國力有限,GDP只有約4,000億美元,人均不過5,000美元,只相當於以色列的10%。

一年軍費開支也不過幾十億美元,也只相當於以色列1,500多億軍費開支的一個零頭。

再則,伊朗長期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全面制裁,先進武器不得而入。僅有的那些美式裝備,也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與美國關係“蜜月期”引進的。

不過伊朗軍力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它的導彈和無人機,仍然讓人不可小覷。

伊朗的各類導彈據稱已經超過1萬枚,射程涵蓋近、中、遠,類型包括巡航和高超音速,且在彈道導彈方面已經實現國產。目前對以色列能構成威脅的,也主要在導彈方面。

再一個就是無人機。伊朗“小摩托”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大發神威,還是對烏克蘭造成不小的干擾。同樣的在中東地區,伊朗無人機也可以讓以色列頭疼。

以色列軍力:小國強軍,裝備先進

與伊朗相比,以色列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方面是不折不扣的小國。目前以色列實控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人口984萬人。

但在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方面,以色列又是中東乃至全球的絕對強國。以色列GDP超5,000億美元、人均超5萬美元、年國防開支超1,500億美元。

以色列國防軍數量在13萬人左右,預備役約40萬人。

以軍最引以爲傲的是空軍,在中東地區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因爲裝備的先進性遠超其他國家。

其中,裝備作戰飛機448架、武裝直升機130架。主要機型包括了F-15、F-16,以及22架當今世界最先進的F35隱形戰機。

其他輔助機型如偵察機、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也都一應俱全。另有約30個空空、地空導彈連(包括3個 “ 愛國者 ”地空導彈連)。

以色列陸軍裝備相對遜色於空軍,但也可圈可點。包括了具有主動防禦系統的“梅卡瓦”系列主戰坦克,數量近1,000輛。其他各類裝甲車、火箭炮和中短程導彈等裝備數量不等。

陸軍最值得稱道的武器系統,是著名的“鐵穹”反火箭彈系統。據稱,該系統能夠快速檢測並且有效攔截射往平民區的火箭彈‌。在實戰中,以色列也多次依靠“鐵穹”系統攔截了來自哈馬斯、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

再來說海軍,由於以色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國家戰略,海軍是國防軍中最小的配置,僅有不到1萬人。主要裝備包括3艘潛艇、3艘小型護衛艦、5艘登陸艦艇、21艘導彈攻擊快艇和19艘巡邏艇。

除了這些面上的軍事實力,以色列還有一支在中東地區讓人聞之色變的“地下部隊”——摩薩德。此前幹掉哈馬斯和真主黨領導人,也正是這支力量。

這樣綜合比較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伊朗在武器裝備上相較於以色列而言是全面落後,但在導彈和無人機的數量等方面佔據一定優勢。

所以從伊朗的軍事行動和外交表態來看,也算是“揚長避短”:僅敢用一定規模的導彈襲擊發聲和彰顯實力,而不敢對以色列發動更大規模行動,以免遭到實力強勁的以色列空軍和摩薩德的加倍報復,威脅哈梅內伊政權。

而從以色列角度看,與伊朗其實並沒有領土方面的紛爭與衝突。雖然自身軍事實力雄厚,但考慮到多線作戰顧此失彼,以及伊朗國土縱深和龐大數量的導彈威脅,仍然會投鼠忌器。

只要伊朗方面沒有過分出格的舉動,以色列的迴應應該也仍然會在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在這一點上,雙方似乎也各自有控制力和底線,達成了某種“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