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又想遷都 從德黑蘭搬到南部海岸古城!阻力爭議多

去年7月上任伊朗總統的改革派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最近又提起遷都想法,理由是德黑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路透社)

伊朗遷都的念頭近日再起。基於德黑蘭交通擁堵、地表下沉等諸多問題,伊朗正考慮將首都從德黑蘭,遷至南部阿曼灣的沿海地區「馬克蘭」(Makran)。

儘管自1979年以來,伊朗遷都想法曾多次出現,但礙於巨大財政和後勤障礙,這些提議被認爲不切實際而一再被擱置。但去年7月上任的改革派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最近又重新提起遷都想法,理由是德黑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

這些因素包括交通堵塞、水資源短缺、資源管理不善、極端空氣污染以及地面逐漸下沉。

今年1月,伊朗政府發言人莫哈傑拉尼(Fatemeh Mohajerani)表示,當局正在研究可能的遷移方案。她說,「我們正認真考慮馬克蘭地區」,但沒有具體說明時間表。

馬克蘭是阿曼灣一個尚未開發的沿海地區,橫跨伊朗南部貧困的錫斯坦-俾路支省和鄰近的荷姆茲甘省的部分地區。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日前表示,「馬克蘭的『失落天堂』必須轉變爲伊朗和該地區未來的經濟中心。」裴澤斯基安曾表示,「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將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遷移到南部靠近大海的地方。」

然而外媒指出,德黑蘭的問題「只會因現有政策的延續而惡化」。遷都計劃重啓,再次引發有關其必要性的爭論。許多人強調德黑蘭的歷史和戰略意義。伊朗一名議員表示,無論未來選擇哪個城市,都必須考慮到伊朗的「豐富文化」。

德黑蘭於1786年被阿加·穆罕默德·汗最初是卡扎爾指定爲首都,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伊朗的政治、行政和文化中心。

德黑蘭省省長穆塔米迪安(Mohammad Sadegh Motamedian)表示,德黑蘭目前有大約1800萬居民,還有大約200萬白天通勤的流動人口。這座內陸城市坐落在白雪皚皚的阿勒布爾茲山脈腳下的傾斜高原上,融合了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歷史悠久的宮殿、繁華的集市和綠樹成蔭的公園。

相較之下,馬克蘭以其漁村、沙灘和可追溯到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古代歷史而聞名。但仍有許多人反對可能的搬遷。

一名伊朗德黑蘭工程師說,「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舉動,因爲德黑蘭真正代表了伊朗。 這座城市是歷史悠久的卡扎爾王朝的象徵,也是現代化和城市生活的象徵。」

同樣,城市規劃​​教授拉夫桑賈尼(Ali Khaksar Rafsanjani)也點出德黑蘭的「戰略位置」。他向改革派報紙《Etemad》表示,該城市「在緊急狀態和戰爭情況下是安全的,並且適合作爲軍事基地」,而馬克蘭則因位於阿曼灣,「非常脆弱」。

德黑蘭前省長哈納奇(Pirouz Hanachi)說,首都的問題「可以解決」,只需要「投資」並採取措施發展城市。

目前官方尚未公佈解決德黑蘭城市問題所需預算。但據德黑蘭市政新聞網站《Hamshahri》指出,2024年4月,時任內政部長瓦希迪(Ahmad Vahidi)表示,遷都可能需要「約1000億美元」的預算。

當地半官方媒體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權衡遷往馬克蘭的利弊,稱該地區「有潛力成爲重要的商業和經濟中心」。但報告也指出,遷都將增加伊朗本已沉重的財政負擔,尤其數十年來的國際制裁更引致伊朗的財政危機。

當然,《Etemad》也列舉了遷往馬克蘭的優勢,包括「區域發展、可接觸開闊水域、不易發生地震」,而德黑蘭則容易發生地震。但報告指出,這項措施成本高昂、擾亂生活,將帶來巨大的後勤挑戰。

另一家媒體則指出,馬克蘭地區易受氣候變遷的影響。生態學家說,「馬克蘭地區的氣候變遷和水資源匱乏,加上氣溫上升和降雨量減少,造成了非常脆弱的環境條件,限制了大規模開發的潛力。」

對於國際伊朗研究所研究員基努什(Banafsheh Keynoush)而言,選擇馬克蘭可能反映了更廣泛的戰略野心。她在X上的一篇貼文中說道,「透過選擇馬克蘭作爲下一個首都、伊朗的目標,是要與杜拜和鄰國巴基斯坦的瓜達爾等海港競爭。」

她補充說,儘管伊朗受到制裁,但這將爲鄰近的沿海城市查巴哈港(Chabahar,戰略港口)提供助力,更重要的是,「重新鞏固伊朗在波斯灣水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