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官員通話遭竊聽 「美空襲損害低於預期」
伊朗伊斯法罕核設施遭美國轟炸後的衛星畫面。(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華盛頓郵報》週日(29日)報導稱,美國截取到伊朗政府官員之間的通訊,內容稱美軍襲擊對伊朗核設施造成的損害小於預期。
《華郵》報導,美國掌握了伊朗高層官員之間討論本月美軍對伊朗核計劃攻擊的一段截取通訊,內容提到此次攻擊的破壞程度比他們預期的輕微。4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段機密情報正在美國政府內部流傳。
這些人士表示,該段通訊內容是伊朗政府官員之間的私人談話,內容包括他們猜測爲什麼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發動的攻擊,不像預期那樣造成更大規模的破壞。這份被截取的訊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是目前初步的情報之一,顯示伊朗遭美軍轟炸後的情況比川普公開描述的更復雜。川普宣稱,這次行動「完全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計劃。
雖然川普政府未否認這段截取通訊的存在,但強烈反對伊朗方面的結論,質疑他們是否有能力準確評估此次美軍行動針對3座核設施所造成的損害。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華盛頓郵報》出版斷章取義的泄密內容幫助人犯罪很可恥。那些不知名伊朗官員根本不可能知道數百英尺瓦礫下發生了什麼。伊朗的核武計劃已經終結。」
《華郵》報導指出,分析人士普遍認爲美國這次動用了龐大的火力,包括3萬磅重的碉堡剋星炸彈(bunker buster bombs)和戰斧巡弋飛彈,對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和伊斯法罕(Isfahan)等核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不過,關於實際破壞程度以及伊朗重建所需時間,目前仍存在激烈爭論。有報導指出,在空襲前,伊朗已將高濃縮鈾的庫存轉移,爆炸確實封住了其中兩座設施的入口,但未摧毀其地下建築。
當《華郵》向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查詢時,一位高級美國情報官員迴應:「單一來源的訊號情報本身,無法代表完整的情報全貌。」這位官員表示:「一通不知名伊朗人之間的電話不等同於情報評估。情報評估會考量多方面證據,包含多個來源與手段。」被截取的電話、電子郵件及其他電子通訊,統稱爲「訊號情報」,是美國間諜機構最強大的工具之一,川普每日情報簡報的大部分內容通常由它們構成。但訊號情報也有其限制,因爲竊聽到的對話片段有時缺乏背景,必須與其他資訊結合,才能拼湊出更完整的事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