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抵抗軸心」先顧自身利益 以伊戰事只作壁上觀

以色列攻擊伊朗之後,卻未見伊朗的盟友真主黨、青年運動、哈瑪斯等「抵抗軸心」出面相助,以求自保。圖爲青年運動支持者在各領袖畫像下休息。(歐新社)

伊朗數十年來在中東組建致力對抗美國與以色列的盟軍網路,擴張地區影響力並保護其政權。但在以色列與伊朗戰事升溫之際,伊朗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盟友卻低調缺席,反而優先考量生存與自身利益。

華爾街日報報導,黎巴嫩軍事組織真主黨(Hezbollah)曾被視爲伊朗「抵抗軸心」中最強大的力量,但以色列出擊以來,真主黨並未發射飛彈。

過去一年來,以色列重創真主黨的軍事實力和領導階層;阿拉伯外交官表示,真主黨不願捲入另一場戰爭,而是希望聚焦重建其能力和財政。

另有跡象表明,真主黨當年對戰以色列時缺乏盟軍支援而心存芥蒂。以色列此次出擊前夕,真主黨領袖卡西姆(Naim Qassem)曾以黎巴嫩政治人物的身分接受電視臺訪問,但他的辦公室裡未懸掛伊朗國旗,也沒有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肖像,凸顯他微妙的疏離伊朗。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自前年10月開戰以來,領袖遭擊斃,加薩走廊被破壞,聲勢不再。

在伊拉克,伊朗支持的什葉派(Shiite)民兵組織未如過去般攻擊美軍基地;葉門叛軍與伊斯蘭激進團體「青年運動」(Houthi)15日朝以色列發射數枚飛彈,之後便保持沉默。

戰爭殘酷讓伊朗的盟友對以色列懷抱戒心,加上以色列此次先發制人攻擊伊朗,凸顯其情資掌握與滲透敵國的能力高超,讓伊朗的盟友震驚。

劍橋大學格頓學院(University of Cambridge's Girton College)院長、中東研究專家伊麗莎白‧肯道爾(Elisabeth Kendall)說:「我認爲,青年運動看到伊朗的情況肯定嚇到;他們可能會想,我們現在應該保持低調,若四處行動,會暴露行蹤和位置。」

伊朗的部分盟友如今只顧自身利益,認爲戰事擴大會損害其利益,尤其是伊拉克民兵正靠石油發財致富。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學院(Chatham House,漆鹹樓)資深研究員曼蘇爾(Renad Mansour)表示,「對抵抗軸心盟友而言,現在僅關乎生存,他們都瞭解這類軍事行動的威力。」

但外交官和分析師表示,若美國加入以色列的攻擊行列,伊朗盟友可能改弦易轍;美國可能再次挑起中東戰火,肯定會激起反美情緒,並讓整個穆斯林世界採取聲援伊朗的暴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