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天選高鐵」 利弊說清楚了嗎

環境部日前舉行「高鐵延伸宜蘭計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正反方人馬場外抗議,計劃全長六○.六公里,包含十座隧道、十二座橋樑;最後環委提出十五項意見,補正再審。棄「北宜直鐵」卻「天選高鐵」,當中利弊政府說清楚了嗎?

反方認爲,拿廿年前的提速報告,且高鐵延伸宜蘭的產業經濟外溢效益佔五十五%,土地增值佔廿一%,八成效益與交通本身無關。持正方立場的鐵道局認爲,臺鐵東、西幹線列車路線重疊於樹林到七堵段,該段每小時單向僅能通行十列次,即使導入EMU3000列車,座位仍供不應求。民衆不解,不公開細部資料,到底誰說的纔是真話?

筆者認爲正反方意見都很有問題。首先,反方弱點問題在於,每遇颱風首當其衝就是宜蘭東部幹線,臺鐵只要鐵軌被土石淹蓋,就導致花蓮往返宜蘭間鐵路交通大亂,有的車次要南下需折返回樹林站,資訊看板常常「開車未定」,這是臺鐵旅客的噩夢,也是往返宜花旅客的痛點!臺鐵的直鐵路廊方案,是否能保證當颱風大雨襲擊時,「運行阻礙」不會嚴重影響旅客行程?

其次,高鐵問題在於選址都在蛋白郊區,「轉乘噩夢」沒有比較省時,無縫接軌淪爲空談,如何說服旅客舍棄臺鐵轉搭高鐵?政府財政吃緊,二○二二年本案總預算爲一八八○億元,路廊全長約六○.六公里,現在總經費增爲三千六百億多億,增加了一倍,鐵道局還只能以「工資上漲」含糊帶過?

至於炒地皮的質疑,不管蓋在哪裡都會有反派人士指摘。高鐵延伸宜蘭的公聽會只有一場,合不合理?「呷緊弄破碗」反而啓人疑竇。

平心而論,最近日本JR東海鐵道公司爲了中央新幹線開通而苦惱,因靜岡縣政府以工程可能影響水資源爲由,不批准隧道工程。高鐵建設宛如兒戲,也凸顯政府僅作政治考量,決策先射箭再畫靶,付出的興建經費成本又是全民埋單,尤其環境影響評估顯然不足。

最後爲軌道建設「破涕爲笑」的,是炒地皮得利的建商?還是苦苦守護宜蘭、不要高鐵巨獸的人們?「天選之鐵」是高鐵還是直鐵?政府都應該要詳細向大衆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