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首例脈衝場導管電燒術!YouTuber:像被「外星人」抓走

手術成功後,陽明交大醫院副院長曹玄明(左)與 YT創作者ELI (右)開心合影。(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進手術室時看到大型儀器和忙碌的醫療團隊,自己被固定在牀上,感覺就像被外星人抓走做研究!」47歲的YT創作者ELI幽默回憶手術過程。他是宜蘭縣首位接受脈衝場導管電燒術的患者,此手術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無明顯併發症並已出院,爲宜蘭心律治療寫下新里程碑。

院方指出,ELI三年前開始出現心悸與胸口不適,原以爲只是壓力大,直到去年做腸鏡檢查時被麻醉醫師發現心律不整,進一步檢查確診爲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中風及心臟衰竭,因此醫療團隊建議及早介入治療。

經心臟科團隊副院長曹玄明、主任黃嵩豪、醫師鄭文涵共同診療評估後,採用目前最先進的脈衝場導管電燒術(PFA)。(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經心臟科團隊副院長曹玄明、主任黃嵩豪與鄭文涵醫師評估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脈衝場導管電燒術(PFA),與傳統射頻電燒或冷凍消融不同,PFA利用高壓短脈衝電場,能選擇性破壞異常心肌細胞,手術時間更短,且大幅降低對食道、膈神經等周邊組織的傷害。

手術以微創方式進行,僅從股靜脈送入導管,在3D導航系統輔助下精準定位異常傳導區域。雖然術中發現心房已有擴大,需消融範圍較大,但醫療團隊操作順利,整體時間僅約60分鐘。ELI術後恢復快速,僅住院觀察兩天便返家,並對醫護團隊表達深切感謝。

曹玄明表示,過去宜蘭複雜性心律不整患者常需轉往北部醫學中心,如今陽明交大醫院成功引進PFA,讓在地民衆即可享受國際級治療,縮短等待並降低風險。他也提醒,心律不整並非老年專屬疾病,若出現心悸、胸悶、暈眩等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掌握治療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