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澳部落推狩獵自主管理 兼顧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育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於11、12日,分別在南澳鄉武塔村與金洋村舉辦「原住民族狩獵相關法規說明會」。(林業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於11、12日,分別在南澳鄉武塔村與金洋村舉辦「原住民族狩獵相關法規說明會」。(林業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不是空談,而是正在部落發生的事,所以爲讓政策貼近部落實際需求,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於11、12日,分別在南澳鄉武塔村與金洋村舉辦「原住民族狩獵相關法規說明會」,邀請族人齊聚一堂,透過案例分享與面對面討論,從法規說清楚,讓狩獵文化與生態保育能並行不悖。

宜蘭分署表示,此次說明會由長期深入部落、熟悉在地脈絡的臺北醫學大學團隊執行,內容不僅介紹《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最新修法重點,也聚焦於狩獵自主管理的實際操作方式。

宜蘭分署指出,自司法院釋字803號解釋釐清原住民族「非營利自用」狩獵權益以來,原民的狩獵行爲有了更明確的法源依據,但法律文字畢竟抽象,仍需靠一場場這樣的說明與交流,才能讓族人真正理解政策,並願意參與管理。

現場特別介紹兩個成功案例,分別爲澳花村的德卡倫部落及東嶽村的伊柚部落,這兩個部落長年推動狩獵自主管理,不但訂定自己的狩獵規範,還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監測野生動物,拍到包括山羌、野豬、野山羊、黃喉貂、鼬獾、麝香貓等豐富的生態影像,證明部落的管理其實能與保育相輔相成。

宜蘭分署指出,部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與文化智慧,政府應扮演協助與支持的角色,而不是一味從外部規範,而這些影像不只是資料,更是部落和山林互動的見證。說明會中,分署代表逐一說明,並強調「尊重與培力」是推動狩獵自主管理的核心精神。

分署強調,未來將持續與部落合作,協助建立符合文化脈絡的管理制度,讓狩獵不只是法律上的權利,而是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期待透過共學與共管,讓文化與生態找到平衡點,真正實現「山是我們的家,動物是我們的親人」這句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