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綠博「怪奇海產店」開張 12種怪異海鮮菜名匪夷所思

宜蘭綠博「怪奇海產店」開張了,12種怪異的海鮮菜名,讓人匪夷所思。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綠色博覽會有一間新奇古怪的海產店,網羅12種奇怪海鮮食材與讓人意想不到的菜名,代理縣長林茂盛今天走進「怪奇海產店」,認識特色海洋物種的原貌、漁業漁法及棲地,盼喚醒人類杜絕海廢從自身做起,守護海洋生態。

揭開眼花撩亂的海產料理,很難懂得他們是屬於那些海洋物種部位?例如「石斑肚—此肚非彼肚」、「聽不懂也看不穿的佛手」、「美味紅火山—藤壺」、「既非果凍也非魚—海蜇」、「那個魚這個就是那個—小鰭鐮齒魚」、「地震魚龍宮使者—皇帶魚」、「面惡味美—毒鮋」、「見頭三分補—琵琶鱝」、「瀨尿蝦從銀幕到餐桌—蝦蛄」、「無眼無珠—盲鰻」、「季節限定腳白菜、青海菜」、「不如不見的星蟲」。

策展單位以石斑肚爲例,雖料理名爲「石斑」,其實食材是來自水產養殖的牛蛙、田雞或是鱸魚的胃,「肚」並非腹部而是胃部,常見食用如丁挽肚(旗魚的胃)或串仔肚(鮪魚的胃)。這道料理的意義在於藉由水產養殖減緩野外過度捕撈的壓力,讓資源充分利用。

這家店也介紹友善魚法「一支釣」及南方澳漁港漁業文化導覽遊程,互動體驗區是新開發的魚種辨識遊戲,經由選擇甩竿力道強弱與釣魚時機,終於把魚釣上後,考驗民衆對魚種是否該食用的認識、趣味與知識。

店裡還有宜蘭縣召募環保艦隊與潛海戰將成果,展示海廢轉生循環再製品,連結垃圾共和國國際環保倡議行動,開辦食魚教育課程,宣導認識永續海鮮指南,辨別建議食用、不建議食用的燈號與理由、辨識水產品溯源、產銷履歷與CAS認證標章。

最後由黃之暘教授進行「怪奇海產店與食魚教育」講座分享,透過他書中「吃其然,吃其所以然」觀點,帶領大家審視海洋食材與永續飲食的關係,歡迎大家到綠博EA10展館造訪這間奇怪的海產店。

拉起展版,認識一下美人魚。記者戴永華/攝影

使用海洋廢棄物製作而成的板材。記者戴永華/攝影

使用新鮮的魚肉搗碎後,製作出美味魚丸。記者戴永華/攝影

怪奇海產店互動體驗,辨識釣到的魚能不能吃?記者戴永華/攝影

黃之暘教授「怪奇海產店與食魚教育」講座分享,帶領大家審視海洋食材與永續飲食的關係。記者戴永華/攝影

強調海洋生態保育的「旬魚鱻味」小旅行。記者戴永華/攝影

從船艙望出去,看到一大堆海洋廢棄物。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綠色博覽會有一間新奇古怪的海產店,網羅12種奇怪海鮮食材與讓人意想不到的菜名,讓人長知識。記者戴永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