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利澤焚化廠擬採ROT模式「原地整建」 估投入13億元

宜蘭縣五結利澤焚化廠使用年限將在明年4月屆滿,縣府環保局綜合考量財務、設備、處理量與熱值等面向,決定採ROT模式「原地整建」,初估須投入13億元經費。(吳佩蓉攝)

宜蘭縣五結利澤焚化廠使用年限將在明年4月屆滿,縣府環保局綜合考量財務、設備、處理量與熱值等面向,決定採ROT模式「原地整建」,初估須投入13億元經費。縣議會排定5月12日下鄉考察,讓議員實地走訪焚化廠,瞭解整個作業流程並聽取簡報,作爲是否支持整建案的依據。

五結利澤焚化廠有2座焚化爐,每日焚燒量可達600噸(每爐300噸),委託民間業者營運,使用年限20年,至2026年4月屆齡。環保局提出「原地整建」、「異地重建」兩個方案進行評估,最終拍板採用ROT模式的原地整建方式。

據瞭解,「原地整建」採ROT模式,由民間機構出資整建後營運,營運期滿再移交政府,投資金額至少13億元,並可延長使用年限10至15年;優點爲投資成本相對較低,且免辦理環評,但整建期間焚燒量能將減半,需另行調度垃圾處理,此外,由於部分硬體設備如鍋爐並未全面汰換,整體發電效能提升有限。

相較之下,「異地重建」則採BOT模式,由民間出資新建焚化廠並營運,期滿後再將所有權移交政府,預估投資金額至少70億元,使用年限爲20至25年。其優勢在於可先建新爐再拆舊爐,避免垃圾處理中斷,且新設設備可提升發電效益達一倍並減少碳排,但高額投資可能降低業者參與意願。

環保局表示,爲研擬焚化廠屆齡後的最佳規畫,已參考各縣市焚化爐的處理模式,並評估利澤廠現況。該廠每年均定期歲修,並導入AI智能系統輔助操作,維持高達94%的運轉率,且近5年持續獲得中央評比特優,證明其維運品質優良。現有設計處理量及熱值亦足以支應縣內廢棄物處理需求,無急迫新建廠房之必要。

後續,環保局將推動ROT模式下的舊廠升級作業,強化污染防制設施,降低空氣污染排放。透過妥善財務規畫,有機會實現宜蘭縣一般廢棄物無償處理,並向操作廠商收取權利金,期望達成污染減量與財政負擔降低的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