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到產業界!倪衍玄獲聘工研院新院士 疾呼政府重視少子化衝擊

臺大醫學院教授倪衍玄剛從醫學院院長卸任,即獲聘工研院新任院士。他說,這是一項榮譽、一項殊榮,期望在工研院各項技術發展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其中「生技產業」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並期望與臺灣現有的電子業等其它工業強項結合,這是未來十分重要的課題。記者曾學仁/攝影

工研院公佈最新院士名單,臺大醫學院教授倪衍玄剛從醫學院院長卸任,即獲聘新任院士。倪衍玄說,這是一項榮譽、一項殊榮,期望在工研院各項技術發展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其中「生技產業」是未來的明星產業,期望與臺灣現有的電子業等其它工業強項結合,而有更好的發展,這是未來十分重要的課題。

倪衍玄專長於小兒肝炎、腸胃科等領域,長期關注兒童健康。他說,少子化已是國安問題,牽涉社會、經濟等許多非醫療層面及複雜因素,要解決此問題更是十分困難;目前出生率低、孩子生的少的情形,短期內無法逆轉下,如何讓孩子出生後獲得良好的照顧,不要生病,爲重中之重,以小兒科醫師觀點,終極目標是「全臺的小朋友都不要生病」。

「讓全臺小朋友不生病,其實不可能做到。」倪衍玄說,但可以透過精準預防、治療,降低兒童生病的機會,如透過產前檢查、基因檢測,瞭解胎兒有沒有潛在疾病,也可以經由監測孩子住家附近的空氣懸浮微粒PM2.5濃度、環境塑化劑等,維護孩童健康,而工研院所研發的基因晶片、環境檢測工具等,可以協助擬定促進兒童健康的公衛政策、改善兒童住家環境等,以增加生育率。

爲照顧兒童健康,除疾病的預防、治療等,還需兼顧心理健康。倪衍玄說,現代兒童面臨網路成癮、手機成癮等,兒科醫師開始重視孩童的心理成長,鼓勵親子共讀等,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作爲孩子的榜樣。

「如果人口逐年減少,其他什麼問題都不重要了。」倪衍玄身爲現任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面對少子化、兒童健康等問題,進一步表示,這是目前臺灣最核心的問題,需要跨部會整合,包括衛福部、經濟部、數發部、教育部等,相關政策擬定應提高至行政院的部會層級,而非衛福部少子化專責辦公室所能處理,如此才能看到未來。

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倪衍玄有很深的感觸,他以專精的肝癌防治來說,國內肝癌患者中,B肝佔70%、C肝佔30%,目前B型肝炎疫苗政策已實施40多年,肝癌患者已愈來愈少,再過10年肝癌將成罕見疾病。過往,最敬佩醫學系老師的地方,就是他們把自己手上的疾病,經過預防及治療,通通消滅,讓自己失業。

「讓肝癌從國病變成罕病,這是當醫師的最大成就。」倪衍玄說,這是許多醫界前輩們,不眠不休努力的成果,這是最好的典範,更是最高的境界。至於,近年來的C肝藥物問世,讓C肝患者也獲得良好的治療,現在重要的是,要找出更多的患者加以治療,將慢性肝炎、肝癌的機率降到最低,此凸顯預防、篩檢的重要性。

如以國人十大癌症首位的肺癌來說,致病因素包括體內基因及外在吸菸、空污等因素,重要的是,需大規模收集危險因子資料,利用算力等方式分析整體因素,區別危險因子的風險高低,進而研擬精準預防及治療措施。

倪衍玄表示,卸下臺大醫學院長的行政職後,將繼續腸道菌的相關研究,如腸道微菌、益生菌等,因腸道擁有健康的菌種與大腦等全身器官、組織的健康,息息相關,像是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心臟動脈硬化,或是兒童的自閉症等,可能都與腸道細菌有關。

倪衍玄說,但目前益生菌多爲養生、保健等用途,如優格、蔬菜、水果等,下一個世代將朝向以腸道菌爲基礎的生物治療,期待可以衍伸出各種不同治療方式,期待與工研院的生技、食品、醫療等產業都可以進一步合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