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革新:張棋清與Xogo VR的普惠設計實踐

在當今高度追求“沉浸感”的遊戲產業中,複雜的交互和精細的操作常被視作高品質體驗的標誌。但對身體機能受限的用戶來說,這些“標準設定”反而成了進入虛擬世界的門檻。近日,由美國創新公司Bansen Labs旗下交互設計師張棋清主導設計的Xogo VR平臺,以“讓每一種能力都能參與”爲出發點,通過極簡的“一鍵操作”重塑了無障礙設計的邊界,併爲沉浸式體驗賦予了全新的定義。

Xogo VR平臺由Bansen Labs開發,並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的資助,旨在通過創新技術與設計,提升殘疾人士在遊戲與康復領域的體驗。據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到2027年全球家庭康復市場規模將超過2250億美元,而Xogo VR正憑藉其突破性的設計,處於這一市場變革的前沿。

作爲Xogo VR項目的首席交互設計師,張棋清提出了“輸入適配優先”(Input Adaptation First)的設計理念,從根本上重構了傳統的交互設計邏輯。他指出,傳統虛擬現實系統普遍假設玩家擁有完整的身體協調能力,這種默認設定本質上排斥了行動受限用戶:“如果玩家無法雙手操作控制器,他們就被系統自動視作‘不適合’這類遊戲。”Xogo VR徹底打破了這一限制,系統啓動時自動識別用戶的輸入設備——無論是簡單的單一按鈕開關、替代性搖桿(Alternative Joystick),甚至是眼動追蹤設備(Eye-tracking)——並即時轉化爲高效直觀的交互模式,使每位用戶無需額外設置即可順暢進入遊戲。

除此之外,張棋清還在Xogo VR平臺創新性地整合了增強與替代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系統。AAC廣泛應用於殘疾人士日常溝通中,通過系統內置的AI推薦語句、自定義短語及即時消息功能,玩家可迅速而有效地與家人或護理人員互動。張棋清表示:“遊戲不僅僅是娛樂工具,它更應是社交與溝通的媒介。這些需求應系統地整合進交互設計本身,而非作爲單純的輔助功能來對待。”

在開發過程中,張棋清提出了“交互最小單元化”(Minimal Interaction Unit)理論,即將複雜的交互過程拆解成一至兩個步驟即可完成的微路徑,並貫穿於遊戲的機制設計、界面交互與溝通鏈路之中。這一創新設計不僅使行動受限的用戶能輕鬆參與遊戲,也成功被應用於兒童認知訓練和術後康復等領域,體現了設計在康復醫學領域的價值與潛力。

Xogo VR平臺還內置了實時數據追蹤系統,監測用戶的反應時間、操作準確率和流暢度等關鍵指標。這些數據不僅爲用戶提供了進步反饋,也通過專門設計的Care Taker App實時推送給監護人或照護人員,使其能夠遠程監控並及時干預遊戲進程與康復效果,顯著提升了平臺的康復治療和日常照護價值。

Bansen Labs CEO Ray Abel對此表示:“張棋清並非簡單地在現有框架上做‘修補’,而是從根本上重構了交互設計的邏輯,建立了普遍適用且高效的互動系統,爲行業樹立了新的設計標準。”

據悉,張棋清在美國東北大學攻讀遊戲科學與設計碩士期間,就已在實驗室參與了結合虛擬現實技術與康復訓練的研究項目,並共同發表了題爲《Magic Mirror on the Wall: Reflecting the Realities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in Virtual Reality》的論文,收錄於IEEE國際會議。此外,他在加入Bansen Labs工作期間,還成功申請了與虛擬現實交互相關的無障礙設計專利,體現了其在交互設計與康復科技領域的持續貢獻與創新。

截止2025年6月,Xogo VR已獲得MUSE Design Awards兩項金獎、Vega Digital Awards金獎與銀獎、New York Digital Awards兩項銀獎,同時受到業內專家和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這些獎項不僅肯定了Xogo VR的設計創新,也彰顯了無障礙設計的社會價值與經濟潛力。

張棋清始終強調,真正的沉浸式體驗不應僅侷限於視覺效果或技術能力,更應確保所有人都能輕鬆邁出進入遊戲世界的第一步。他指出:“我們關注技術進步時常忽略那些連基礎交互都無法完成的人羣。如果科技不能被所有人共享,再先進也只是更高的壁壘,而非普惠的工具。”

對張棋清而言,Xogo VR不僅僅是一次設計實踐,更是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明確主張:無障礙設計不應僅針對特定羣體,而應成爲所有交互設計的基本標準。他用實際行動推動整個科技與設計行業朝着更具包容性、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張棋清將繼續致力於研究無障礙交互設計,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等前沿技術與無障礙設計的融合。他堅信,通過持續創新與實踐,科技將更加便捷、高效且人性化,最終實現人人共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