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11星!商業航天“國家隊”再出手 專家解讀:爲何這次在日照?
8月9日,由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投資並商業運營的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在山東省日照市近海海域點火升空,採用“一箭11星”的方式將吉利星座04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前一晚,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一睹火箭騰空的壯景。
捷龍三號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一型主力商業運載火箭,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組網市場提供高頻次海上發射能力。自2022年12月首飛成功以來,捷龍三號目前已執行六次發射任務,首次發射在黃海海域,第二、三次發射在廣東省陽江市附近海域,第四、五次發射在山東省海陽市近海海域。
捷龍三號爲何常選擇海上發射?這與海上發射點位選擇靈活、航落區安全性好的優勢分不開。
8月10日,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空間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海上發射可根據載荷特點和客戶要求,利用海上平臺自由選擇發射位置,如果在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發射,還可節省燃料並提升運載能力。在安全性方面,海上發射可方便地規劃火箭飛行航跡,靈活選擇分離體着區和落區,讓火箭殘骸落入海中,遠離陸地建築物和人口稠密區。
“對於火箭發射來說,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一位不便具名的航天專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人類目前還無法實現單級火箭入軌,火箭發射會伴隨火箭子級、助推器、整流罩的掉落,必須保證落區避開高價值財產和有人的地方。然而,隨着經濟發展,人口越來越密集,即使是偏僻地區也有人居住,因此,如果落區選在地面,火箭發射前要對落區進行疏散,“這既涉及安全問題,也涉及錢的問題”。
前述航天專家表示,相比之下,海上發射的火箭一般其落點也在海上,如果落區涉及重要航空線和航海線,只需通知船隻和航空器在相關時段不要經過該區域即可,成本比疏散人羣要低得多,也更加安全。
與地面發射場相比,海上發射也面臨後勤保障有限、環境複雜等挑戰。“海上比較潮溼,帶鹽分的水導電性更強,還有腐蝕性,其生成的水汽我們稱之爲‘鹽霧’,對電子元件和金屬的腐蝕性都更強。”前述航天專家表示,因此,如果在海上發射,無論是火箭、航天器還是發射平臺都要考慮這一因素,能夠適應海上環境。此外,海上發射平臺是晃動的,對航天器的姿態和位置測量系統也造成一定挑戰。
不過,近年來,在商業航天加速發展、發射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海上發射憑藉經濟、便捷、靈活的優勢仍成爲商業航天的新焦點。
龐之浩表示,捷龍三號選擇海上發射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滿足商業發射對成本控制的要求,也可以提高效率,其發射平臺能迅速抵達發射海域,且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可建在岸邊,利用海運轉運火箭,減少陸地運輸時間與成本,符合商業航天快速響應的需求。此外,捷龍三號配備海陸通用框架式發射裝置,能適應海上發射方式,且海上發射的靈活性可使其更好地適應不同軌道要求的商業衛星發射任務,拓展市場空間。
據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公衆號,捷龍三號通過發揮固體火箭生產製造及海上發射一體化優勢,單發火箭從星箭對接到發射不超過一週,可實現一週一發的高頻次發射能力。此次發射的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也是捷龍三號01批批產的首發火箭,標誌着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商業火箭正式邁入高效批量化生產時代。
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表示,後續團隊將持續優化發射流程,並依託海上機動發射點位的靈活佈局,爲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更快履約的組網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發射是捷龍三號火箭首次在日照近海海域實施發射。日照近海海域有哪些獨到的發射條件?
對此,龐之浩解釋道,除發射靈活和安全性高之外,日照臨近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海陽東方航天港,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就選址在海陽,火箭出廠滾裝到發射船上,運輸距離短,可節約海運成本,提高保障能力,實現火箭的“生產製造發射一體化”,大大提高發射效率。
龐之浩還指出,黃海和渤海海域的發射窗口期超過四分之三,每年有75%的時間都適合發射,日照近海海域作爲黃海海域的發射點位之一,具備較長的發射窗口期,可安排發射任務的時間較爲充裕。最後,山東沿海遍佈岩基海岸,是我國“唯二”的黃金海岸,適合建設港口,特別是深水良港,日照擁有良好的港口條件,便於大型火箭及相關設備的運輸和裝卸,爲火箭發射提供了便利的基礎設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