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淨利猛增股價四天翻倍,大葉股份季報披露前夕推股權激勵遭疑
不到十個交易日,股價就飆升了1.4倍。而就在大漲前夕,上市公司還卡點推出了“低價”股權激勵計劃。大葉股份(300879.SZ)最近的股價異動,引起了投資者質疑。
從4月23日到5月9日,大葉股份的股價,從17.26元,一路猛漲到41.25元,累計漲幅達到140%左右。4月29日到5月7日,該股更是在短短4個交易日實現翻倍。而股價大漲的原因,是該股一季度業績出現高增長。
但就在一季度業績披露的前夕,該公司在4月23日公告了股權激勵方案,計劃向90名激勵對象授予200萬股,授予價格爲公告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50%。此後,該股一路上揚,並在一季報披露後加速上漲。即便近幾個交易日有所回落,但股權激勵的股票價格,僅相當於該股最新收盤價的22%略高。
大葉股份設定的股權激勵考覈標準,是2025年、2026年的淨利潤,在2024年的基準上,分別增長70%、105%,相應金額約爲2640萬、3300萬元稍高。然而,收購的資產並表後,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已經逼近2億元。實現業績目標並實現激勵,顯得輕而易舉。
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在一季報披露前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做法,引起了市場質疑。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時質疑,該公司未就一季度業績大增預告,可能存爲了股權激勵而進行財務調整。
收購海外公司業績反轉
一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大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5.18億元,同比增長138.72%;淨利潤1.9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26.94%。
該公司解釋稱,業績增長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爲“公司產品性價比高”、訂單量增加,一是新增子公司AL-KO並錶帶來的額外營收,直接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
大葉股份去年9月2日披露,擬通過全資子公司以2000萬歐元現金的價格,收購了AL-KO Geräte GmbH 100%股權。今年2月12日,該公司完成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AL-KO Geräte GmbH是歐洲知名園林機械製造商,已有接近60年曆史,名下“AL - KO”“SOLO”等品牌在歐洲、大洋洲地區認可度較高,市場份額穩定。此次收購使大葉股份獲得了AL-KO的歐洲生產基地、技術中心、品牌資源和銷售渠道,完善了全球化製造基地佈局,加速海外市場開拓。
但在今年一季報中,該公司未披露AL-KO的具體業績數據。
然而,大葉股份的一季度業績,遭到了投資者質疑。5月12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提問稱,該公司一季度業績大增,是否是財務調整的結果。由於2月完成收購後的當月,就已將AL-KO並表,導致一季度營收和淨利都將大幅增長,但該公司卻並未預告。
根據年報披露,2024年全年,該公司淨利潤僅1611萬元,一季度4548萬元,四季度則虧損510萬元。相較於去年四季度,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環比增加了近2億元,環比增幅接近19倍。
由於未在一季報中披露業績數據,AL-KO具體的營收、淨利潤情況,以及對大業股份的業績貢獻,目前無從知曉。而收購方案顯示,2023年、2024年上半年,AL-KO營業收入分別約爲2.29億歐元、1.51億歐元,同期淨利潤爲—459.6萬歐元、1005.9萬歐元。
不過,一季報披露前,就有投資者就業績預告向大葉股份提問。4月10日,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詢問該公司,是否會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但該公司回覆稱,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季度業績預告不屬於強制性信息披露內容。
根據深交所2025年修訂的股票上市規則,業績預告規定僅針對年報和半年報,一季報和三季報並未提及。該規則中有提及,定期報告披露前出現業績泄露,或因業績傳聞導致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異常波動,應當及時披露業績快報。
業績披露前卡點股權激勵後股價猛漲1.4倍
大業股份沉寂許久的股價,在最近20多天連續上揚,累計最大漲幅接近1.7倍,期間還曾一度上摸近五年新高。
4月,公司股價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從4月14日到5月13日,該股從15.63元一路猛漲到38.6元,累計漲幅高達147%。5月9日盤中,更是猛達到41.25元的高位,衝上近五年的最高點。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該股一直不溫不火。即便股份回購、資產收購,都未能拉動其股價顯著上升。但到了4月下旬,該公司披露股權激勵、一季報之後,該股卻開始迅猛拉昇。
大業股份2024年2月底披露,計劃以最高18.87元/股的價格,使用2500萬元至5000萬元的自有資金回購股份。同年9月,該公司又披露了收購AL-KO的計劃。在此期間,其股價並未有明顯起色,直到去年12月25日,該公司披露回購完時,其股價也未達到18元以上,並在此後一路下挫,今年4月9日已跌到13.02元的階段低點。
該公司4月22日披露,擬向90名激勵對象授予200萬股,授予價爲公告前一個交易日(4月22日)股價17.26元的50%,即8.65元/股,激勵股票來源爲2024年回購的股份。
根據披露,激勵對象中,董事會秘書吳軍、財務負責人吳伯凡、副總經理阮金俠三人,分別獲授34萬股、10萬股、6萬股,分別佔激勵股份總數的17%、5%、3%,合計佔激勵總數的25%。剩餘150萬股,則分配給另外87名其他核心人員。
次日,該股即大幅拉昇,盤中最高達到18.36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6%以上,收盤漲幅爲4.4%。到4月28日,該股已上漲到到20元以上,五個交易日累計漲幅接近16%。
而更猛烈的拉昇,是一季報披露後的4月29日至5月7日。4月28日,該公司披露了一季報。在隨後的四個交易日中,該股從20.22元,一路飆升到40.9元,累計上漲20.68元,累計漲幅超過一倍。除了4月30日,其他三個交易日均“20cm”漲停。即使從4月23日算起,該股近期最大漲幅也達到1.4倍左右。
截至5月13日收盤,大葉股份最新股價爲38.6元,相當於8.65元的激勵價4.5倍以上。即便未來股價回調,此次獲得激勵的人員,仍有獲得較大回報空間。
股權激勵價格大幅折價,兌現激勵的條件似乎也不高。根據披露,大葉股份爲上述股權激勵設定的業績要求,2025年和2026年的營收,分別較2024年增長70%和105%。據此計算,該公司這兩年的淨利潤,只需達到2640萬元、3300萬元以上即可滿足。
而問題在於,完成收購AL-KO公司之後,大葉股份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就已接近2026年股權激勵考覈目標的6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出意外,實現股權激勵業績考覈目標並實施激勵,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也正是因爲如此,上述5月12日的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時提出質疑:該公司一季度的業績,是否是財務調整的結果,是否是爲了股權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