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促創新 終止結核病丨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與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共同舉辦研討會
2024 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到來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駐華代表處和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24年3月13日在北京共同舉辦研討會,邀請各方專家就終止結核病建言獻策。
研討會探討了中國抗擊結核病的關鍵挑戰和機遇,強調加強合作、善用創新和提高可及性的重要作用,重申將承諾轉化爲可行解決方案的緊迫性。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2023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2年,結核病是世界第二大單一傳染病致死病因,全球有130萬人死於結核病,僅次於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造成的死亡人數幾乎是艾滋病的兩倍。2022年,全球估算結核發病人數爲1060萬,與2021年相當。中國仍然是結核病例第三多的國家,2 022 年新發患者數爲7 4.8 萬,佔全球結核病感染總數的7.1%。中國的耐多藥結核病/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成功率僅爲51%,低於全球治療成功率的63%。儘管結核病可以預防也可治癒,但它仍然是當今全球健康面臨的重大挑戰。
2023年9月召開的第78屆聯合國大會結核病防治高級別會議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重申了中國終止結核病的承諾,他強調,“中國願繼續支持聯合國的工作,與各國一道,加強交流與合作,更加積極、全面地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爲改善億萬結核病患者的健康和福祉,爲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貢獻。”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Martin Taylor)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在終止結核病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在研討會上表示。“終止結核病的意義不僅關乎人們健康的改善,它還意味着減少因健康問題導致的停工和失業,進而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貧困或降低陷入貧困的風險。”他補充道,“當下正是將承諾轉化爲切實行動的重大時刻。只要有正確的投資和行動,加強結核病診療與相關科研,減少災難性支出,中國就能加快終止結核病的步伐。這對於縮小醫療差距、確保疾病預防和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與公平性尤爲重要,同時也與世衛組織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相一致。支持推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新的結核病預防、檢測、和治療方案,將有助於改善衛生成果,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趙雁林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趙雁林強調了中國在結核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同時也明確了結核病防治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他表示,“結核病是中國重點控制的重大傳染病,爲實現結核病發病率在2030年達到在2015年基礎上降低80%、到2035年降低90%、消除家庭災難性支出的目標,就需要在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加強、技術策略升級、創新工具使用、綜合防治模式實施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趙雁林強調,“我們不僅需要關注肺結核,還需要關注肺外結核,阻斷人畜之間的傳播,引入新的工具,主動發現加以預防性的治療。創新是應對耐藥結核病等挑戰和提高結核病治療可及性的關鍵。”
本次研討會還從臨牀角度闡明瞭結核病防治亟需的創新方案。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強調了縮短結核病臨牀治療週期的重要性,“我們的團隊進行了多項結核病短程治療方案的研究,將此前多耐藥結核2年的治療週期縮短到6-9個月,將普通型結核病的治療週期縮短到4個月,通過藥物代謝學與動力學研究,提供可及性更高、更符合中國人藥物代謝特點的本土方案,提高患者依從性,以現代化的先進結核病消除綜合模式,加快結核病消除速度。” 張文宏強調,“技術上終止結核病是可能的,但我們也要直面不同層面的困難,亟需多方協同合作。”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丁勝發表主旨演講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丁勝強調合作創新在應對結核病藥物研發困境的重要性。“結核菌具有獨特的生物和結構特性,藥物發現難度大,研發週期長。多重原因導致了耐藥結核出現,變化迅速的結核菌針對部分新藥物也出現了抗藥性,因此通過合作加速研發抗結核創新藥物至關重要。”丁勝說。“新的藥物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提升,例如服用便捷、毒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高、針對靶點效果好等。通過與國內外頂尖機構和疾病聯盟開展深度合作,GHDDI正快速推進三條結核病藥物研發管線。其中一款小分子抑制劑GDI-2取得了快速進展,有潛力大幅縮短結核病治療的療程,從標準的4-6個月縮短爲僅需1-2個月,併爲耐藥結核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於2024年底前達成臨牀前候選化合物。”
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首席運營官陸漫春主持了研討會。小組討論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就如何通過合作擴大抗擊結核病的創新成果發表了意見。研討會嘉賓包括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員陳仲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趙雁林、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丁勝、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桓世彤、江蘇省疾控中心慢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竺麗梅和財新記者趙今朝等。
專家研討
財新記者趙今朝分享了一線採訪的見聞,“耐藥結核病患者很可能因爲經濟壓力或藥物不良反應中途放棄治療,依從性很差。因病造成的家庭災難性支出,尤其是農村地區,也在社會層面上造成了經濟和公共衛生方面亟待解決的連鎖問題。”
對此,陳仲丹給出瞭解決方案,“問題的關鍵在於避免災難性支出,即結核病患者及其家庭將超過20%的收入用於結核病治療。據統計,全球平均有超過50%的肺結核病人都受災難性支出影響,耐藥性肺結核病人的災難性支出比例則更高,中國也不例外。難以承受的支出會導致患者及其家庭在確診後拒絕就醫、治療期間停藥、不按醫囑用藥等不良後果。目前有很多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治療耐藥結核病,但其價格昂貴,即使在醫療保險報銷後也難以承受。因此,充足的資金投入、創新的支付機制及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對於這部分患者而言也是治病救命的必要解決方案。”
此外,針對篩查這一防治結核病的重要手段,桓世彤表示,“結核病的篩查工具也存在創新,例如,比起此前使用痰標本檢測的模式,舌拭子採樣在早發現早診斷方面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非常有潛力,通過更加可及、方便的檢測工具篩查和主動發現結核病人,我們將提高檢測效率,及早發現患病人羣。”
竺麗梅分享了江蘇經驗,“2023年江蘇省結核病發病率爲22.8/10萬,是中國結核病發病率最低的省份之一,而且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成功率達到85.6%,居全國之首。這離不開江蘇省政府在結核病防治上通過靈活統籌資金,逐年增加投入,使江蘇省真正實現了結核病免費篩查、診斷、治療和管理。江蘇省開創了耐多藥肺結核免費治療的先河,將貝達喹啉在內的所有A組和B組抗結核二線藥物均納入免費範疇。而且對於患者提供相關補助,有效地防止了災難性支出。資金的保障也有效地促進了結核病新工具新方法的引進和推廣,將進一步助力全省的結核病防治工作。”
每年的3月2 4 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2024 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主題與 2023 年相同,即“你我共同努力 終結結核流行”。這個主題傳達了一個充滿希望的信號,即通過國家領導人、追加投資和加強推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新技術和治療方案,全球有可能重回正軌,扭轉結核病流行的趨勢。需要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政府機構、研究機構、醫院、醫護人員、社區和公衆的積極參與,在終止結核病的集體努力中發揮創新潛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