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衝突2年了...以色列區域威脅減弱 國際上卻更加孤立

在以色列雷姆南部諾瓦音樂節廣場上,民衆7日彼此擁抱,悼念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攻擊事件2週年。法新社

華爾街日報六日報導,經歷兩年的加薩戰爭後,以色列憑藉軍事勝利成爲區域霸權,政治上卻日益孤立,並面臨失去長期以來西方支持的風險,這些支持對以國生存極其重要。

兩年來,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多名領袖已遭以色列斬首,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臺,伊朗的軍事領導層、飛彈與核計劃受重創,以色列在中東的對手全遭重挫。但曾擔任多名以色列總理顧問、現爲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的利普納卻說,「相較於兩年前,以色列在區域面臨的威脅減弱,卻在國際上進退兩難,長期趨勢對以國不利」。

對以色列的怒火已由穆斯林世界擴散至歐洲並日益蔓延至美國。美國民主黨大部分成員與愈來愈多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成員,如今反對美國援助以色列。美國總統川普依舊支持以色列,但以國的孤立,讓川普得以借力阻止以色列併吞約旦河西岸,迫使以國總理內唐亞胡爲襲擊卡達致歉,也讓以國默認川普的廿點和平計劃。

與全球昔日盟友的疏離,不僅持續削弱內唐亞胡與其繼任者的地位,也損害以色列建國計劃的長期可行性。

如今從美國大學校園到歐洲高中,聲援巴勒斯坦與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敵意,已成爲新世代政治標記。

國際危機組織以色列分析家桑尚說,「未來幾年內承擔後果的將是一般猶太人與以色列民衆,而非軍人或政治人物」。

加薩戰爭初期,不少人同情以色列。但兩年來,加薩六萬七千多人喪生,超過九成房舍被毀,九成五民衆流離失所,聯合國調查稱加薩的死亡與毀滅已構成種族滅絕。

席捲西方各國的反以色列抗議,固然帶着反猶太主義與伊斯蘭激進主義元素,但主要源自對巴人遭遇的憤怒,以及不滿西方支持以國。歐盟前外交政策資深顧問、義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主任託奇說,「以色列做過頭是因爲西方縱容,它的朋友其實不是朋友,因爲沒有阻止以色列長期自取滅亡」。

雖然以色列的全球地位確實受損,但「保衛民主基金會」執行董事薛哲說,「這不是永久性的。當戰爭結束,焦點會轉移,人們或多或少會恢復常態」。

另有觀點說,至少短期內以國全球地位不太可能恢復正常,特別是內唐亞胡持續掌權下。曾在美國拜登政府擔任主管中東事務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夏皮洛說,「首先得結束戰爭,且有新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