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不該只有部隊 民防動員 張競籲恢復「政軍兵棋推演」

漢光演習陸軍進行縱深防禦作戰後側演練。(資料照/鄧博仁攝)

中華戰略研究所學者張競指出,漢光演習是中華民國政府每年爲驗證臺澎防衛作戰戰略構想與作戰計劃所舉辦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但目前缺乏政府高層兵棋推演,並且建議恢復這項科目,使得文官體系較能夠應對國安狀況。

張競指出,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後期,其國安團隊認爲僅限於軍事層級的演習,難以全面檢視政府行政系統在面對國安危機時的應變能力,因此開始推動「政軍高層兵棋推演」,由各部會首長共同參與,模擬重大安全危機下的應對機制,進一步提升整體國安協同應變能力。

此後,漢光演習逐步擴展爲涵蓋政軍兵推、軍事指揮所電腦兵推、實兵演練、火力展示及最後檢討的完整架構。張競指出,隨着美國重新評估臺灣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美軍現役人員與退役高階將領開始以觀察員身分參與演習各階段,甚至提供顧問建議;當時政府也將此視爲對外傳達政治訊號的機會。

不過,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基於演習任務頻繁對部隊負荷過重,加上發現問題難以在短期間內修正,國防部一度建議延長漢光演習間隔,但因外界疑慮聲浪,最終仍維持每年舉行。

張競進一步指出,雖然演習展示對外有宣傳功能,但仍需顧及軍事機密保護。軍方在設計演習課目時,往往將對外公開項目與敏感驗證項目區隔,並安排總統與三軍統帥視導特定展示課目,以吸引媒體關注、掩護核心戰力演練。

張競建議,政府應考慮重啓「政軍高層兵棋推演」,讓文官體系在面對國安危機時能更清楚理解其職責與應變機制。

張競總結指出,在民進黨政府推動強化漢光演習成效上,恢復政軍兵推是目前最具實質效益的一項措施,其規模與層次更勝於賴政府所提出的「全民防衛韌性委員會」桌上兵棋演練。他呼籲現任國安團隊應重新評估是否重啓政軍兵推,並讓外界拭目以待政府是否能迴應這項戰略層級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