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實兵「佈雷操演」!兩棲突擊隊執行海上戒護 賴清德登艇視導

▲賴清德登上快速佈雷艇聽取軍方簡報。(圖/翻攝自國防部直播)

記者蘇晏男/臺北報導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今(14日)邁入第6天,上午在左營軍港執行「海軍防禦性佈雷操演」,包括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官兵駕駛M109突擊艇進行佈雷戒護;而總統賴清德率國防部長顧立雄等人蒞臨視導,除聽取軍方簡報水雷布放作業流水線外,也登上國造快速佈雷艇,國防部也直播水雷整備到海上戒護過程。

▲國防部公開水雷平臺整修所,從最前排依序可看見「萬象二型沉底雷」、「萬象二型繫留雷」、「萬象一型錐形沉底雷」。(圖/翻攝自國防部直播)

水雷布放流程,依序是「整備命令下達」、「水雷提領」、「陸上運輸及戒護」、「水雷整備」、「水雷裝載」、「海上戒護」、「水雷布放」等7階段。在直播中,軍方公開水雷平臺整修所作業流水線,包括引信組裝工作站、參數輸入及電阻模組安裝、水雷水密測試等;而水雷平臺整修所可區分爲「水雷儲放區」及「水雷整備區」。

軍方說,水雷整備是最耗時階段,爲了加速水雷整備時效,海軍持續完成各地整備線建置,可擴充整備能量、縮短整備時間,加速整體佈雷進行。在擬定佈雷計劃時,由於每個佈雷的海域水深不同、每顆水雷參數不同,官兵會逐一賦予水雷編號,作爲後續水雷的參數設定、裝載與布放順序依據,如此才能發揮水雷最大效能;而完成編號後,會用天車吊掛水雷到整備架上,執行安裝前檢查,官兵同步同時檢測引信、電池等設定。

▲國軍吊掛萬象二型沉底雷。(圖/翻攝自國防部直播)

在戒護上,軍方指出,除軍港外,商港、漁港也可執行水雷裝載,這些地點的陸上戒護兵力由作戰區檢派;海上方面,除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外,還有陸軍兩棲偵察營、海巡特勤隊等三支部隊組成的「近岸防禦特戰部隊」,核心任務包括佈雷戒護、反掃雷破障、海域/戰場覺知協力濱海打擊、快艇伏擊、留置作戰等。此次操演中,可看到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駕駛M109突擊艇,被部署在港內與港外,他們運用艇上雷達、黑色球形的熱顯像儀等裝備執行海上目標搜索,另也有無人機實施偵搜。

軍方說明,水雷分類方式有很多種,若依照布放後的姿態來分類,概略可分爲「漂雷」、「繫留雷」、「沉底雷」。漂雷是在海上布放後,漂流在海面上並隨海流四處移動,但1907年海洋第8公約限制各國發展漂雷;繫留雷是布放後固定在同一地方,繫留雷可分雷錨、繫留索、雷殼等3部分,繫留索長度可調整,布放後深度較不受限制;至於沉底雷是沉入海底後能隱蔽地形中,較不容易被發現、掃除。而若以引爆方式區分的話,就能分爲「觸碰雷」與「感應雷」。

▲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駕駛M109突擊艇執行海上佈雷戒護。(圖/翻攝自國防部直播)

軍方表示,國軍現役有三型,第一、是「萬象一型錐形沉底雷」,由我國自主研發,是一種磁性感應引爆的水雷,主要攻擊目標是水面艦船;第二、「萬象二型繫留雷」,同樣由我國自主研發,屬「聲音及磁性感應的水雷,主要攻擊目標是水面艦及潛艦;第三、「萬象二型沉底雷」,也是我國自主研發,是聲音、磁性、壓力感應引爆的水雷,主要攻擊目標是水面艦及潛艦。

軍方說,佈雷在防衛重要性上,是可阻擋中共入侵重要手段;如果中共要奪佔跟控制檯灣,就算已經控制空域、海域,仍需靠兩棲作戰登島,因此佈雷就好比在海上設置會爆炸的路障,若國軍證明有佈雷能力,就可以讓敵軍先考慮後再行動。而佈雷作戰的效益包括水雷造價成本較低、可以快速部署、布放後部署時間短、布放後即形成戰力、待敵時間長、對船艦殺傷力大。

軍方表示,在敵人必經航道上部署水雷,就能達到威嚇效果,即使執行掃雷也要耗費很多時間,對防禦的一方,水雷是實施不對稱作戰重要手段;此外,現代化水雷又有設計「防掃雷機制」。

國造快速佈雷艇部分,軍方指出,其在110年加入海軍,特性是運轉靈活、吃水淺、抽水量大且配備自動化佈雷系統。軍方也指,執行佈雷不侷限快速佈雷艇、通用佈雷艇,會運用多元化載具執行佈雷,增加布雷的彈性、隱蔽性跟效率,而爲了強化佈雷作戰能力,海軍規劃再籌獲6艘快速佈雷艇後續艇,由龍德造船廠開工,預計明年底完工交付海軍,屆時海軍快速佈雷艇數量將達10艘。

▼國造快速佈雷艇。(圖/翻攝自國防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