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帶振」 芥菜種會習藝所助認養家庭翻轉人生
陸配阿萍(右)原本照顧生病的丈夫,卻自己先罹病累垮,如今在芥菜種會習藝所學會做輕食,沖泡咖啡,重返職場,講得辛酸處,她不禁哽咽。記者王昭月/攝影
嫁來臺灣20多年的陸籍配偶阿萍,是名與血癌奮戰的母親,她曾因病痛離開職場,如今在基督芥菜種會「習藝得着」計劃輔導下,在輕食店爲客人沖泡咖啡、送上美味餐食,在職場重新起步。
阿萍是芥菜種會「習藝所」輔導的個案之一,至今全臺與她一樣在習藝所內「練功」,重返職場的個案約200人。芥菜種會旗下的習藝所從花蓮起步,近年往外拓展,除北部三重設立一處,南區習藝所今日在高雄揭牌。
芥菜種會南區習藝所位於三民區春陽街與建武街口,原是芥菜種會南區辦公地點,現轉型爲扶助認養家庭習藝的處所,1樓的「樂熱心輕食店」是新住民與熟齡者的實習場域,2樓縫紉工坊開發設計各式商品,已有6名個案每月有超過7千元以上的補充收入。3樓社區教室培力中高齡族羣成立「銀齡導師團」,讓長者能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跨世代傳承。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早年設立習藝培力服務,協助不少弱勢民衆自立,如今往外拓展。創辦習藝所的理念,融合公部門的多元培力與脫貧計劃,讓參與者學會一技之長,「習而得着」,進一步翻轉家庭與生活。
嫁來臺灣20多年的菲律賓籍娜娜,在習藝所接受清潔服務與縫紉培訓,隨後加入清潔合作社,並開始承接縫紉訂單。阿萍來自山東,育有三名子女,後來丈夫生病,她扛起照顧責任卻反而罹患血癌病倒,長女爲此放棄學業,簽入海軍幫忙家計,讓她十分不捨。阿萍認爲不應該完全依賴女兒,在接觸芥菜種會習藝所後進入輕食店工作,如今工作勝任愉快。
高雄市社會局長蔡宛芬表示,芥菜種會爲南部脆弱家庭與新住民提供實際的培力與支持,逐步走向自立。李肇家執行長則說,習藝所想做的不只是「以工代賑」,而是「以工帶振」,陪伴受扶助的家庭重建希望。
高市社會局長蔡宛芬(右),勞工局訓就中心主任羅永新(中)替芥菜種會輔導的新住民娜娜加油打氣。記者王昭月/攝影
芥菜種會南區習藝所規畫有輕食店,縫紉及烘培等工坊。記者王昭月/攝影
基督教芥菜種會南區習藝所揭牌。記者王昭月/攝影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習藝所的理念融合公部門的多元培力與脫貧計劃,讓參與者學會一技之長,「習而得着」,進一步翻轉家庭與生活。記者王昭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