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手裡拿着錘子的人,看什麼問題都像釘子

西方有一個諺語:一個手裡拿着錘子的人,看什麼問題都像釘子。

我覺得很多家長頭腦中的思維也是一樣,認爲要想學習好,只能靠補課刷題。

前段時間發了一篇文章《》,不出所料,引起很大爭議。有兩派聲音:一是認同雙休,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二是極力反對,認爲普通家庭沒有錢報培訓班,又管不住孩子,雙休只會讓成績變差。

老師、學生本人、高認知的家長,普遍贊同雙休制度,認爲這纔是科學合理的;極力反對雙休政策的家長,都是希望學校可以大包大攬,讓學校管理孩子的學習,自己越少參與越好。

高中真的雙休了,有什麼不好?這些家長的想法恐怕是下面這樣:

第一,高中雙休,有錢人家孩子都去上補課班。自己家孩子不補課,就會被落下了;如果也去補課,家裡又沒錢。如果沒有雙休,所有孩子都在學校,有老師管。

第二,雙休在家時間長,孩子到了叛逆期,自己管不了。不管吧,他們肯定會沉迷手機,無法學習;管了吧,會產生巨大的衝突,孩子沒心情學習,自己也一肚子氣。

眼不見爲淨、全讓學校管、省錢省精力,這是反對雙休的家長們的普遍心理。

這些家長恐怕沒有一個人看懂我支持雙休的根本原因:高中學習的本質是自學。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完全可以不用補課,只靠免費的網課,就能學得八九不離十,甚至可能比課堂上學得更好。

比如我家藤藤就是通過B站的“一數”自學高中數學,完全免費,完全自學。爲什麼這種方式學得效果更好?

第一,自己聽網課相當於是私教,可以隨時暫停思考,聽不懂可以反覆聽。無論是在學校課堂上,還是外面的培訓班裡,老師都不會爲了你一個人放慢講課速度,都不是你自己消化吸收知識的節奏。

第二,自學可以快速獲得反饋。不懂的時候問AI,做題不會可以搜答案,快速、準確、有效的反饋,是提高學習效率和練習效率的重要一環。在學校自習整整一個晚上,看似刷了很多題,不知道對錯,錯在哪裡也沒人給你指出來,練了等於白練。如果練習的是錯誤的動作,練得越多,錯得越深。

自學的細節和方法還有很多,我的《學習高手100講》就是學習方法的合集,但對於想學習的人,自然會主動學;而對於缺乏自學能力的人,你告訴他多少東西他也聽不進去。

我特別支持雙休和減少晚自習時間,是因爲這纔是最符合科學規律的教育模式,也是最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方式,把自主權交還給孩子自己,恰恰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秘籍。

但如果孩子自己缺乏自學能力,那麼他即便被圈在學校,也只是在“表演努力”,也只是浪費時間。

歸根結底,家裡的經濟基礎,並不是限制孩子發展的瓶頸問題,因爲你完全可以不用補課就能成爲學霸;真正限制孩子發展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是父母的認知和判斷力。

父母的認知,纔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