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人從芬蘭老師身上學到的事:不用成為「像樣的大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圖/pixabay

作者: 日暮Inko

小時候,你是否也以爲──等到自己到了如今這個年紀,早就會成爲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

然而,每逢生日,心裡卻忍不住浮現不安:「其實我還是個小孩子般的心性啊。」

請放心,其實大家都一樣。

在一堂藝術課上,芬蘭老師曾說過:「每個人都只是拚命在『扮演大人』,其實內心都還是個小孩。」

只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於是,大家爲了「成爲像樣的大人」,拚命踮起腳尖硬撐着。

即便是不喜歡的事、即便心裡明明覺得格格不入的工作,也依然強迫自己去做,只因爲那是「大人該做的事」。

我呢?是從放棄「要成爲像樣的大人」開始,人生才真正變得快樂。

現在的我,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隨心所欲安排時間。

常常窩在牀上邊躺着邊工作,甚至直接睡着。

比起「不像樣」,可能更像「邋遢」吧。

可是,這樣的我,比起過去硬撐着「大人姿態」工作的時候,幸福感多了好幾十倍,心靈也健康了許多。

當然,仍有不少人覺得「想做喜歡的工作、想快樂地生活」不過是任性。

我當初也在毫無計劃之下辭掉公司工作,因此每每聽到「尋找自我只是軟弱的藉口」這類話語,心裡就會像被刀劃過。

畢竟,那些大家看似理所當然能完成的工作,我卻做不到,最後甚至狼狽地逃走。那種羞愧與罪惡感,長久折磨着我。

然而,回想起當時,我正反覆在憂鬱的邊緣掙扎。若是沒有「軟弱」地放手,而是硬生生逼自己「撐下去」,不敢想像今天的我會落到什麼下場。

也許,丟臉的人、犯錯的人,都稱不上是「像樣的大人」。但我發現,那些讓人悔恨到搥心肝的丟臉與失敗,最後竟全成了笑談。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旦追求「像樣的大人」就立刻感到痛苦的類型,那麼,不妨乾脆放棄吧。

然後,和我一起,改以「有趣的大人」、「總是快樂的大人」爲目標,不是更好嗎?

「人最大的危機,是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己,而這竟發生得如此悄然無聲。」—— 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丹麥哲學家)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出版的《北歐時間:世界第一幸福國度教會我的事》

作者:日暮Inko(いくらし いんこ)

現居丹麥,今年已邁入第7個年頭。

日本福岡縣人,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畢業後幸運地進入東京的大型企業任職,但因生性內向、對自己缺乏自信又老愛胡思亂想,常常陷入低潮,多年來過着「廢柴OL」的生活。在一次身心俱疲的狀態下,毅然決定離開原本的工作與生活,前往北歐展開新的人生,歷經北歐商學院與設計學院的洗禮後,現爲自由創作者。

興趣是玩農場經營遊戲與看鸚鵡相關影片。

曾撰寫一本關於北歐生活的電子書,榮登日本「Amazon21」分類排行榜冠軍。

本書爲全新著作,結合北歐當地日本女性攝影師小島沙緒理(www.saorikojima.com/)的攝影作品,圖文搭配呈現「移居北歐後,我的人生如何翻轉」,是一部誠摯動人的書寫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