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分裂且被孤立的臺灣 如何對抗中國?
▲英媒《經濟學人》將我中華民國國旗登上最新一期封面,詳細分析臺海面臨的緊張危險情勢。(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游盈隆/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5/1)聚焦臺灣,觸及美中臺火線話題,聳動的論斷震驚無數島內外人心。難道臺灣就這樣被美中強權輾壓,毫無抵抗能力地淪入共產中國的魔掌嗎?值得一談。
經濟學人是一份歷史悠久且深具影響力的國際性刊物,立論深受各國知識界倚重。近幾年特別關注臺灣,尤其是中國對臺灣的各種威脅和壓迫,其專業、誠信與洞見值得國人重視。不過,最新這一期似乎比較特別,若干論點令人訝異。
「臺灣被強權輾壓的時刻到了」 3個因素加速中國入侵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臺灣被強權輾壓的時刻到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經濟學人提出一箇中心論點,那就是,在三個因素下,習近平可能加速入侵臺灣,時間點就在川普上任後的任何時間。
哪三個因素?第一,在川普領導下,美國正失去其威懾力;第二,中國針對臺灣的新計劃避開了徹底入侵這種孤注一擲的冒險;第三,臺灣政治的長期失能。
乍看之下,這是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論斷與預測,但深入去看實有其可議之處。那就是,第二點,所謂「中國的新計劃」;這項新計劃並不是要在短期內全面武力犯臺,而是採取所謂次於戰爭的「灰色地帶新戰術」,那就是,在臺灣海峽對來往船隻實施「隔離」(Quarantine)等戰術,一種「準戰爭行爲」。
週刊說,藉由這項新計劃,以及美國川普政府基於多種理由最後會選擇棄臺,最後導致臺灣人失去抵抗的決心。但這段時間會是多久?沒有任何着墨。
因爲這樣,這無疑是一種很牽強、極度簡化到了浮沙建塔般的推論;這一方面失去說服力,另一方面也讓讀者,尤其是臺灣讀者,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經濟學人提出一箇中心論點,那就是,在三個因素下,習近平可能加速入侵臺灣,時間點就在川普上任後的任何時間。(圖/路透)
誇大中國犯臺的能力 渲染美國棄臺論的可能性
此外,其實還有多個方面值得深入探討:
首先,「一個分裂且被孤立的臺灣」(A divided and isolated Taiwan),這是這期經濟學人重要論點之一,相當程度代表歐洲人觀點。
臺灣內部分裂,是淺而易見的事實,有其複雜歷史因果,政治家會思考如何去解決,政客則會利用來獲取不正利益。大罷免正是臺灣內部分裂表面化的政治現象。從長遠的歷史看,這個現象越快結束越好,否則,只會弱化臺灣,不會壯大臺灣。
這一點,連外國人都看得清楚,爲什麼臺灣人自己卻看不清楚?「魚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古老的智慧,還需要再三提醒嗎?
關於「一個被孤立的臺灣」的說法,我覺得是有討論空間。從邏輯與經驗看,臺灣已經是整個人類文明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臺灣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臺灣。
說臺灣有朝一日會被國際社會孤立,尤其是美國,這種說法沒有根據,迄今純屬一廂情願的臆測之詞。當然,臺灣也不能無視國際政治的現實,面對變化莫測的世界新局,理當抱持臨淵履薄的胸懷。
第二,臺灣人會不會在美國放棄臺灣後,失去抵抗共產中國的決心?這是週刊提出的大膽假設,需要小心求證。根據我在臺灣長期政治學經驗研究的大量發現,我的答案是:臺灣人不會失去抵抗共產極權中國的決心,臺灣人會用最大的努力捍衛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因爲這樣,所以臺灣人必須做好一切準備,等待中國對臺發動侵略戰爭,不論是習近平時代或後習近平時代。
第三,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剛過百日,對他的執政表現,美國社會不贊同的多於贊同的,而且看法兩極。他的新重商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愛國主義和保護主義,尤其是新關稅政策,正在摧毀二戰以來美國一手主導建立的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秩序。
經濟學人以變化莫測形容川普政府外,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美中對抗,不經意流露出對川普政府的輕蔑與不屑,反映現階段歐洲人對川普的普遍不滿和敵意。
第四,關於川普新關稅政策衝擊下的中國,這期經濟學人沒有太多着墨;反而,似乎假定川普新關稅政策對中國毫髮無傷的假設下,析論中國對臺的武力或非武力犯臺的規劃。
事實上,此刻中國經濟正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全面且嚴重衝擊,雙邊貿易已實質中斷,除了極少數商品外。北京當局正苦思脫困之道。中國看起來會是川普新關稅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在此條件下,中國經濟將面臨多嚴重的衰退?它的政治與社會衝擊是甚麼?在在值得觀察。
最後,當美中對抗全面升級的時候,臺灣會變得更危險?還是更安全?我長期的觀察是,只會更好,不會更壞。對臺灣來講,最壞的時刻其實已經過去,那就是,2017年之前約十年,美中關係最好的時候。
整體來講,我覺得英國經濟學人是值得推崇的國際性刊物,但這一期在處理美中臺相關問題上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尤其是相當程度「捧中輕美」,對中國目前因川普關稅戰陷入內外交迫隻字不提,揶揄和貶抑川普主政下的美國,可能是因爲討厭川普的個人作風;此外,誇大中國武力犯臺的意願與能力,渲染美國棄臺論的可能性,諸多立論基礎薄弱,憑空臆測成分居多,是否只是一篇倉促趕出來的文章,令人好奇。
▼誇大中國武力犯臺的意願與能力,渲染美國棄臺論的可能性,憑空臆測成分居多,是否只是一篇倉促趕出來的文章,令人好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游盈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