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艾朗:美國經濟展望益發不確定
美國經濟近期預料將更爲動盪,幾乎已是各界共識,但較長期的經濟展望不明。 歐新社
華爾街分析家與經濟學者一致認爲,美國經濟的近期軌道將更爲動盪,顛簸的程度比預期更大,包括經濟成長率下降,通膨壓力加重,而且國際經濟與金融互動將益發複雜。但他們對較長期的經濟展望仍看法分歧;一部分人士相信美國正在削尖既有的「優勢」,另一些人士則擔憂既有的「優勢」將遭到侵蝕。
最近一些「軟性」數據持續出現警兆,尤其是最新公佈的密西根大學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劇降。消費者信心、所得預期與通膨預期都顯示經濟走錯了路。其中一些信號已開始反映在「硬數據」上,令我強烈預期2025年的成長預估將出現一波下修勢頭。
今年元月時,國際貨幣基金(IMF)曾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將成長2.7%,現在已沒人記得此事,而且預料4月初IMF可能將預估成長率下修到2%或更低。高盛集團則已將今年美國的預估成長率下修到1.7%。
下修的理由不及備載。關稅措施不確定,政府效率部(DOGE)大舉裁減聯邦人員,引發民衆對收入與通膨高度不安,加上聯邦政府停止對承包商付款,都令低所得消費者備感焦慮。川普政府的說法從「根本沒看到」,變爲「只是小小動盪」,並形容這是經濟「排毒」。
預料不需要多久,分析家與經濟學者也將擔憂股市驟跌所引發的財富負效應;而通膨動能不利,也將限制聯準會(Fed)的降息空間。
儘管各界對經濟變化的過程具有共識,但對最終的結果卻有激烈爭議,且未來幾周可能愈演愈烈。樂觀人士認爲,目前只是過渡期,因爲未來較長期的展望將好轉,民間部門效率將提升,政府更加流線化,反托辣斯法規變鬆,稅負減輕,能源成本下降,以及政府負債將得到控制。在國際間,美國企業將能在更公平的貿易體制下經營,更多美國及外國企業將在美國擴大生產,以及外國將承擔更多的國安支出,這些都對美國有利。
悲觀派則擔心,美國正在損耗長期的結構性實力,包括企業憂慮經營環境的可預測性降低,且違反法治原則,將對民間部門的活動造成長期性傷害;也擔心實際與潛在經濟成長下降,將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他們質疑政府改革能提升的效率有限,也認爲其他國家將重新調整對應的貿易關係,且遠離美元,使美國在全球經濟的核心地位受損。
儘管各界對短期展望有共識,但對最終情況卻談不上信心。無可否認的是隨着全球持續對美國的動向做出反應,將使整個過程變得更加顛簸不定。
(作者Mohamed El-Erian是英國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編譯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