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護”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部署實施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本端推出“習近平在浙江的文化故事”,讓我們循跡溯源,感悟偉大思想蘊含的科學真理價值、強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懷。

紹興,一城古蹟古韻,千年文獻之堂。倉橋直街,煙火人家,越音嫋嫋,客流如潮。

20多年前,就是在這裡,人們對古街民居是拆是留舉棋不定:是拆“古”建“新”,還是“原汁原味”地保護?

那時的浙江,正處於城市化改造和城鎮化發展的爆發期,不少地方有着商業開發的衝動,位置優越的古城古街區自然是關注的對象。

2003年1月,瑞雪初霽。履新浙江3個月的習近平來到這裡,踏着溼滑的石板路,聽着老臺門裡抑揚頓挫的紹興鄉音,興致很高。

“保留老街原貌,我們要不要堅持?”時任紹興市城建委主任鍾華華陪同調研,一見面便說出了心中的困惑。

“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護!”習近平肯定地回答,隨口吟誦唐朝詩人賀知章寫就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他對鍾華華說:“你們這樣做了,我們今天才能聽得到鄉音,記得住鄉愁,聯想起賀知章寫下的詩句。”

客從何處來,鄉音寄鄉愁。無論到哪裡去,有老屋如故,有鄉音無改,便不會如無根浮萍。

習近平囑咐當地幹部,保護工作要注重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續性。

這三條原則,貫穿於紹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倉橋直街最終有840多戶老居民留居老屋、43座老臺門得以保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爲“中國遺產活生生的展示地”。

這三條原則,更爲浙江各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指明道路。截至2024年底,浙江擁有歷史文化名城20座、名鎮94個、名村218個、歷史文化街區107片,不可移動文物73943處,歷史建築11126幢,各類文化遺產總量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