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改革:正科崗位減掉20%,副科減6%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日前,山西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撰文梳理了大同經開區機關第三次聘期改革經驗。該文介紹,改革後,機關崗位總數設置從335個縮減到298個,下降11%;正科級崗位數從46個縮減到37個,下降20%;副科級崗位數從74個縮減到69個,下降 6%。對於未上崗人員,經開區配套提前離崗、離職創業、交流企業等分流措施。

大同經開區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以醫藥和裝備製造產業爲支柱,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通用航空、商貿物流、食品加工爲輔助的產業佈局。

據經開區黨工委介紹,當地突出經濟部門“扛大樑”作用,將原來的2個經濟部門調整至4個,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組建投資促進部,將涉及項目招商到落地的事項全部劃歸該部門,突出精準招商,化解招商力量分散的問題;更名後的經濟運行部,併入涉及企業經營和產業發展等職能,統籌全區經濟指標任務;更名後的發展與行政審批部,併入發改職能,強化政策連貫性與項目落地效率;更名後的應急與建設管理部,將應急、安全、建設管理職能整合,縮短管理鏈條,提升執行執法效率。

消息稱,根據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上崗員額總量及結構要求,區黨工委區管委會於2024年12 月底出臺《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機關第三次聘期機構改革人員選聘工作方案》,結合《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精神和個人聘期主客觀綜合考覈結果,嚴格按照“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的原則,壓茬推進各級職員的選聘,於2025年2月全面完成。

改革後,13箇中層副處級機構負責人,退出3人,延用3人,交流任用7人,內部重新選聘2人,外部擇優選聘1人。機關崗位總數設置從335個縮減到298個,減少37個,下降11%;正科級崗位數從46 個縮減到 37個,減少9個,下降 20%;副科級崗位數從74個縮減到69個,減少5個,下降6%;科員崗位數從202個縮減到179個,減少23個,下降 12%。市場化選聘了2名專業幹部,其中1人任科級事業單位正職。

大同經開區還開展自上而下逐級選聘。

上述文章介紹,中層副處級和科級職員由區黨工委研究決定;科員選聘採取“雙選”形式,給予部門(單位)一定自主權,並優先選用各部門(單位)排名前 50% 的人員,防止走形變樣;未上崗70%績效待遇的辦事員也要徵求所在部門意見。近兩年新招引的27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優先選聘至經濟部門,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能。

區黨工委排除各種干擾,一把尺子量到底,重點研究科級以上職員,對上崗的提出充分理由,對下崗的給予考覈評價和測評得分排名等定性定量說法,建立健全爲發展配備幹部的導向機制、靠制度選任幹部的選拔機制和讓羣衆評價幹部的監督機制,爲選好人用對人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淨化了政治生態。

此外,區黨工委責成三人小組成員與下崗人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充分談心談話,用真心、真情和真理有效疏導下崗職員心理情緒,獲得其理解、支持改革。

關於安置未上崗人員,經開區配套提前離崗、離職創業、交流企業等分流措施,未上崗的50%績效待遇輔助人員、不夠一個聘期人員和退役軍人由組織安排專班、辦事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工作,並根據個人考覈情況,參考同級別上崗職員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 30%-80%,階梯式確定業績績效,穩妥有序推進改革。

本 期 編 輯 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