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死神的賽跑
日前,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一位合併“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等多重高危妊娠併發症的產婦張女士,在醫院多學科團隊的全力協作和救治下最終成功脫險,母嬰平安。
36 歲的張女士來自葉縣,曾有過兩次剖宮產史。本次懷孕初期,她被確診爲“剖宮產瘢痕妊娠”,醫生曾建議終止妊娠,卻未被採納。整個孕期, 張女士未按規範進行產檢,直至懷孕 34 周左右,她在鄭州一家醫院檢查時被提示“胎盤植入評分高達8分”(預示嚴重風險),但這一預警仍未引起她和家人的重視。
8 月1日清晨,張女士在家突發陰道大量出血,被緊急送往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入院診斷顯示她面臨產前出血、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胎位不正等多重威脅,加之高齡且有多次剖宮產史,病情已達極高危狀態,生命岌岌可危。
“這是產科最兇險的併發症之一,死亡率極高,必須立刻手術終止妊娠。”該院產科二病區主任劉待霞第一時間判斷病情。副主任劉展、張誼北隨即與張女士及家屬緊急溝通病情,詳細告知手術可能面臨的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切除子宮、多臟器衰竭甚至死亡等重大風險。
起初,張女士和家屬想轉往上級醫院,沒想到在此期間,她再次發生遠超月經量的活躍性陰道出血,情況愈發危急。在充分權衡後,張女士家屬決定留在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手術。
時間就是生命。劉待霞立即統籌協調,一場全院聯動的搶救戰迅速打響。多學科會診(MDT)機制迅速啓動,醫務科、輸血科、內科、外科、兒科、麻醉科、影像科、化驗室、藥劑科等科室的負責人迅速集結,共同評估病情,制定精細化手術方案;輸血科全力保障血液供應,提前備好充足血源;各相關科室同步做好搶救預案,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所有搶救資源都隨時到位。同時,該院積極聯繫兄弟醫院泌尿外科專家備援、第三方見證員蘆燕全程見證醫患溝通,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規範有序。
手術過程正如預判般充滿兇險。在爲張女士實施第三次子宮下段剖宮產時,她出現瞬時大出血。醫生探查發現胎盤不僅附着位置異常(覆蓋宮頸內口並反轉至前壁),且已嚴重植入子宮壁並穿透左側闊韌帶。儘管醫護人員進行了緊急輸血、應用強效藥物止血、加強子宮收縮等一系列措施,出血仍難以控制。
更爲棘手的是,因多次手術,張女士子宮下段組織已變得異常薄,止血極其困難。此時若繼續保守治療,極可能導致失血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凝血功能崩潰等致命後果。於是,搶救團隊當機立斷,做出切除子宮以挽救生命的艱難決定。
在這場生死較量中,手術室內外聯動、配合默契。
患者術中總出血量高達6000毫升,相當於人體總血量的1.5倍左右,血紅蛋白指標急劇降至43G/L。該院業務副院長李建業、醫教部副主任秦丹坐鎮手術室,全程協調各方資源,“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的綠色通道高效運轉,爲搶救爭取每一秒時間;輸血科超常規緊急調配資源,確保“生命紅線”不斷檔……
經過全體醫護人員數小時的奮力拼搏,這場與死神的賽跑終獲勝利。張女士生命體徵逐步平穩,成功轉危爲安;早產的新生兒經初步處理評估狀態穩定,已轉入新生兒科接受進一步觀察和護理。
“此次患者被成功搶救,是對我院危重孕產婦救治綜合實力的全面檢驗。”李建業表示,從術前精準的風險預判、充分的備血與預案制定,到術中面對極端複雜病情時的果斷決策,再到多學科團隊的無縫協作與血源緊急調配能力,均展現了醫院應對產科頂級急危重症的快速反應、團隊合力與硬核救治水平。
作者 燕亞男
編輯 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