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獻給孤獨小孩的外太空之旅
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文|初小軌
夢想敘事,奇幻故事,頂級視聽,心靈治癒,成長主題,這些元素在皮克斯的漫長動畫史中,當然不能算作新奇。
所以當《地球特派員》於6月27日上映時,所有的皮克斯迷都沉浸在一種獨特的漫遊感中。
享受着熟悉的視聽,同時渴望全新的冒險。
感慨不可避免的成長話題,同時又不得不爲孤獨的共振心中一顫。
孩子的孤獨渺小破碎,宇宙的浩瀚遼闊無邊。
當浩瀚宇宙與孤獨童心相遇,那將不再是一個青春期孩子的煩惱,而是整個宇宙發起的星際對話。
個體的孤獨,始終是羣體的孤獨。
從這個天才式的設定出發,我們必須可以說出那句,你永遠可以相信皮克斯。
⚠️友情提示,本文含劇透
01
當你向宇宙發射孤獨電波
艾力歐的孤獨,在最初其實並不太容易引人共鳴。
失去父母雙親,對任何一個小孩來說,都是致命一擊。
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不幸中的萬幸——艾力歐有個還不錯的姑姑。
一位女空軍少校,備受矚目,本該有着非常明確的人生規劃,但卻被照顧侄子的重任全打亂了。
爲此,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宇航員夢想。
可艾力歐還是會對她說出“你不是我的家人”這樣的混賬話。
送他去夏令營,本意是想讓他結交朋友,可艾力歐認定了是姑姑想要扔掉他這個小包袱。
拒絕學習艾力歐語言,其實是從軍人的本能出發,要他學會直面現實,可偏偏讓艾利歐感受到了姑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本質區別。
委屈,是雙向的。
只是動畫電影更傾向於優先表達孩子的孤獨。
成人世界的內心,卻更容易發現隱藏與無聲的部分。
所以,當艾力歐吵鬧着搗蛋,出口傷人,無視姑姑的付出時,成人更多的感受,是會一聲嘆息。
於是,艾力歐的孤獨,會顯得更格格不入。
衣食無憂,上得起夏校,有一個在空間基地工作的上校姑姑,算起來,也不算跌入塵埃。
可艾力歐爲什麼下定決心,一定要離開地球?
一定有異想天開的調皮因素,但更多的是他真實感受上的驅使。
只有堅信外太空裡還有一個地方,與地球上的一切完全不一樣,沒人會小聲討論他剛失去了爸爸媽媽,沒人會要求他忘記獨創的艾利歐語言,沒人覺得他想被外星人接走是腦子有病,他才能重新啓動自己。
影片最大的溫柔之處,是迴應。
當你架起玩具一樣的無線電試圖呼叫外星信號,當你帶着滿是電線的鐵皮帽躺在沙灘上等待外星人把你綁走,當你堅信的一切與當下的文明情況相去甚遠,通常收到的迴應,是規勸,是嘲笑。
可影片偏要給到白日夢怪小孩迴應,而且是真正的迴應。
在另一個星球上,還生活着一個小格。
蠢萌,可愛,長得像一條胖蟲子,擁有一個鐵血尚武的老爸。
老媽在他還是個更小的baby時,就拿“蠶絲被”把他一裹,征戰四方去了。
作爲海魯格星球的一員,每個人的使命就是長大後穿上星球特質盔甲,然後大殺四方,成爲好戰分子。
小格作爲星球老大的兒子,當然也不例外。
可偏偏小格,愛好和平,待人友善,每天就喜歡賴賴唧唧。
如果可以,他就想當一個不勇敢,不打打殺殺的軟蛋,他只希望每天洗洗澡,四處走走,找點簡單的樂子。
多好的一個“小手辦”啊。
這樣的小格,當然會跟艾力歐一見如故。
大人的愛,他們都懂。
可很少有人問問,他們怎麼想的。
我們原以爲,艾力歐說話衝,是他的真的不懂事。
可當他遇到小格,他才大大方方坦露心跡。
“我總怪地球不好,也許,是我不好。”
當小格遇上艾力歐,他纔會扔掉自己對於那套鎧甲假裝已久的渴望。
“我不想,我一直在欺騙我自己,其實我就根本不想穿!穿上裝甲以後,什麼都幹不了,不能玩遊戲,不能游泳,一點兒意思也沒有!”
所以,無論你如何僞裝,無論你如何怪異,無論你的孤獨有多小衆,但宇宙中一定會有同樣的孤獨個體,迴應你,呼喚你,溫暖你。
兩種孤獨的碰撞,既是心靈治癒的設計,更是皮克斯從宇宙洪荒中抓取的一朵小花。
一朵不顯眼,不豔麗,不完美的小花。
但它,僅贈予你。
02
是外太空奇觀,更是童真大餐
外星人的世界,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曾用想象力抵達過的世界。
什麼樣的孩子,會願意捨棄地球上的一切,義無反顧留在外太空?
影片假定了艾力歐——一個對地球失望的孩子。
那麼理想的外星人世界一定是與地球截然相反的。
只是《地球特派員》對於外太空的設定,遠遠不僅如此。
星辰閃爍,星雲漂浮,通往外部星球的時空通道有無數彎曲。
盡頭的目的地,是星際高級生物聯合會。
每個星球上的傑出人物,都會被吸納到這個地方,成爲一個智慧共同體,大家在這裡共享技術文明,品嚐科技成果。
那麼精英聯盟裡的成員必定是與衆不同的。
影片對於各個星球的外星生物設計,輕鬆突破了想象力的邊界。
哦哦哦,半透明、液態超體,很像是分發給新人的小寵物,也是星際聯合會最友善的禮賓。
它對着初來乍到的艾力歐進行全面安檢,確保他沒有隨身攜帶威脅性武器。
同時,又教會艾力歐使用語言轉換器、重力開關以及溫度調節。
甚至,能幫助艾力歐解除後顧之憂,用克隆黏膠克隆出一個新的艾力歐,以幫助地球人解除丟失“老大”後的恐慌。
這樣的哦哦哦,誰不想擁有一個呢?
不得不說,影片不光是懂孩子的,而且是懂全人類的!
除此之外,其他星際聯合會的成員,更是一個比一個炸裂。
會讀心的Questa,把滿身的觸角往你腦門上一搭,通過波動就把你腦子裡想的全讀取了。
岩石質感的,異形恐怖與萌感集於一身的,長得像水母的,身上長滿樹葉的……
很難想象,外星精英羣體竟然長這樣!
當海魯格星球的老大格霸強勢造訪,突然又把星際聯合會的另一面暴露出來。
他們是有原則的,認定了格霸這樣的暴脾氣不適合成爲成員的一員,敢於拒絕。
同時又是懦弱的,發現格霸軟的不行,要來硬的,應對的策略竟然一直都是逃跑與躲避。
一個擁有着全宇宙最高智慧的羣體,同時又膽小怯懦,擅長逃跑。
這就是皮克斯動畫一以貫之的設定手法,強悍中隱藏呆萌,聰慧中夾雜愚笨,永遠有反差去消解恐懼,永遠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急剎車。
野蠻的外衣下,可能站着一條熱愛和平的胖蟲子。
“弱小”的人類,可能用智慧和勇氣解決危機。
兇悍的格霸,會撕開盔甲,露出軟軟的身體擁抱瑟瑟發抖的兒子。
一切,都是對“標籤化”和“刻板印象”的生動反駁。
外星人的世界,不再是冰涼的科技感,而是一份童真大餐,一份邀請函。
邀請每一個嚮往外星人世界的孩子,去探索,去塗鴉,去想他人所不敢想。
在無限可能的宇宙裡,“不一樣”不再是缺點。
影片給予的包容性的宇宙觀,成爲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們都該去擁抱自己的不同,同時也該去試着尊重他人的不同。
03
完美小孩VS我的小孩
克隆凝膠的主要作用,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克隆了一個艾力歐。
哦哦哦想得很簡單,既然艾力歐是地球人的老大(其實不是),那麼失去這麼重要的人物,一定會帶來恐慌,所以她克隆了一個新的艾力歐去代替他。
克隆艾力歐真的很完美。
不犟嘴,不惹禍,不對外星人世界感興趣,不異想天開,每天會向腰疼的鄰居大伯問好,還會主動幫姑姑做家務。
這正是姑姑最開始期待的樣子,樂觀,向上,正常。
可姑姑還是起了疑心。
她偷走了一根克隆艾力歐的頭髮,結果頭髮自己溜走了。
影片對克隆人的自愈能力有過交代,修剪花園,不小心剪斷了手指,手指會復原,所以丟掉一根頭髮,頭髮也會偷偷跑回去復原。
一切,都是絕對完美。
明明變成了省心的理想孩子,可姑姑還是要找回真正的艾力歐。
她當然知道那個艾力歐一堆臭毛病,找回來,麻煩事兒還會一件接着一件,可她還是在海邊點起燈光,用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方式寫上,外星人,請把他還回來。
第二個克隆對象,是小格。
那個克隆小格簡直是格霸的理想兒子。
咔咔咔,毫不猶豫地走向盔甲,穿好盔甲後,立即表示自己很想馬上發動戰爭,消滅所有的廢物。
那一瞬,格霸立即發現了不對頭。
沒有哪個爸爸會認不出自己的兒子。
他太瞭解小格了。
人造完美,永遠取代不了愛的確定性。
艾力歐不着邊際的想象力,化解了星際危機。
小格的善良,瓦解了父親的偏執,促成了和平。
那些被成人世界看成“麻煩”、“缺陷”、“不合羣”的特質,往往蘊含着未被髮掘的無限可能。
克隆凝膠所塑造的“完美”,恰恰抹殺了這部分。
從姑姑與艾力歐並肩作戰飛向星際聯合會,從格霸脫下盔甲裹住小格,他們都瞭解了過去的偏差。
停在孩子之間的雙向治癒與和解,遠遠不是影片想要的。
它要遞上一面鏡子。
鏡子裡有兩個選項。
一個,是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和棱角的孩子。
一個,是符合我們心中社會標準的、完美的“作品”。
你會怎樣選?
成長,不僅是孩子發現自我的旅程,更是大人學着放下預設與執念的過程。
學着接納吧。
接納全部,包括那些讓我們感到不安或不解的部分。
這纔是不遠萬里飛向浩渺宇宙最好的意義。
電影《地球特派員》魯豫觀影團
超前觀影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