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會員證的變遷
原標題:一本會員證的變遷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娜
“8年前,我剛入職時就加入了工會,領到一本紅豔豔的工會會員證,開心極了。現在,會員證電子化了,刷手機就能用,服務功能更多了!”4月27日,四川進京接受表彰的104名勞模先進集中出發,候機時,成都地鐵4號線電客車組長肖芳高興地向身邊幾位同行者展示她手機裡的“電子會員證”。
“過去開介紹信、出差買票、入住旅社,工會會員證就可以作爲身份證、工作證來使用,大家都會隨身攜帶!”“既是身份的象徵,更是榮譽和責任,時刻感受到工會‘孃家人’的溫暖就在身邊……”肖芳的話,一時間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近年來,工會會員證實現了從實體證向電子碼、從身份標識到服務集成的轉變,越來越成爲勞動者權益保障的“一卡通”。圍繞工會會員證的變化,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肖芳的家鄉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色足村,家裡的親戚朋友大多以務農或打零工爲生。不甘心打零工的肖芳來到內江鐵路機械學校學習,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成都地鐵公司,成爲全國首位藏族女地鐵司機。“工會組織爲我們一線職工成長成才提供了許多平臺。”肖芳說。
“如今,咱們通過數字身份實現‘掌上通’,參加工會活動更方便,發揮的作用更大哩!”成都曹操出行黨員先鋒車隊隊長張桂容,一邊打開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之家”APP,點擊工會會員卡選項,一邊向身邊的人展示着。
張桂容與肖芳有着同樣的感受。作爲一名優秀的網約車司機,“命運的齒輪”在她加入工會組織的那一刻起開始轉動,一路獲評“最美職工”“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張桂容說:“希望更多網約車司機兄弟加入到工會大家庭,感受溫暖,成長成才。”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