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紅茶,藏著沒說出口的愛 黃路梓茵與運將老爸的陪伴練習
爲了逗笑拍照僵硬的父親(左),金鐘獎得主Lulu(右)使出渾身解數搞笑:「這不見得比當主持人輕鬆耶,爸!」。商業週刊提供
【文●鄭鬱萌】
《膠囊時光》探討親子關係,父親節前夕,透過這對父女的故事,提醒飛得很遠的你回頭看看,身後的父親需要什麼?
首映會紅毯上,鎂光燈閃個不停。其中一集主角、知名主持人黃路梓茵(Lulu)的金髮和開朗笑容,讓現場亮了起來。她卻特意退後一步,記者靠近,她就把父親黃路家翔往前推:「他纔是主角啦!」
父親靦腆面對鎂光燈,話到嘴邊又吞回去,Lulu立刻補上笑語。那幕是父女多年來的縮影:父親總在背後守護;如今女兒飛遠又折返,在第一線接住父親的緊張。
母親的形象簡單而直接:照顧、日夜陪伴;但父親話少,不太說「我愛你」,只用接送、付帳單表達愛。成年後,該怎麼靠近?
爲女兒安全改行開計程車
黃路家翔原是海軍陸戰隊士官長,孩子出生後,考量職業軍人會隨部隊調動,他脫下軍服改行開車;出身臺中松鶴部落的他,想讓孩子受好教育,搬進市區。一九九二年發生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他擔心女兒的安全,後來乾脆轉行開娃娃車;等女兒漸長,天天開計程車送她們上學。
「我在山上長大,沒把書讀好,想給孩子安全快樂、好好讀書的環境;孩子去哪,我就在哪。」黃路家翔說話聲音不大,幾十年來,他的人生在車裡度過,出門早、回家晚,每天早上卻永遠準時停在門口。
「我一直覺得我爸開計程車很驕傲!」Lulu從不避諱談父親的職業,國中英文課,老師問大家怎麼上學,同學回答「I go to school by bus」、「by bicycle」,只有她說:「I go to school by taxi.」,同學都好羨慕。
計程車司機工作時間彈性,黃路家翔常揹着V8攝影機,拍遍兩個女兒的學校活動。「校慶、運動會一定到,連班上分組表演他也拍,同學都叫他『小玉的爸爸』(編按:卡通《櫻桃小丸子》角色),」Lulu說。
全家人到墾丁玩卻遇到颱風,Lulu就演快被吹走的記者:「目前的風勢,可說是十分強勁……。」妹妹演受訪遊客,媽媽當助理,父親笑着拍攝。
「不管遇到多掃興的事,全家一起就開心。」她從小習慣鏡頭,臨場反應也在小劇場裡練出來。如今的Lulu能演、能唱、能主持,不到三十歲獨自擔綱金曲獎典禮,是臺灣最被看好的新生代主持人,外界說她的親和力與幽默是天生的,她卻搖頭:「不是天生,是爸爸拍出來的。」
孩子長大了,父親也老了。逢年過節,只能在電視螢幕上看到主持跨年節目的女兒。
Lulu也曾自問:「爸爸一直是我的後援部隊,但是我能做什麼呢?」
陪伴,從「問問題」開始
這也是許多成年子女的疑問:父母給了我們一切,成年後,我們該怎麼表達愛?
當父女倆受邀拍攝《膠囊時光》,導演沈可尚問她:「想知道父親什麼事?」她回答:「很無聊的事,我想問他,到底想喝什麼飲料?」
「譬如去餐廳,他到底想喝芭樂汁還是柳橙汁?他永遠說,妳媽媽喝什麼我就喝。」
「這不無聊,我們就拍這個。」沈可尚說:「亞洲父親常忘記自己是獨立個體;而子女也忘了,父親除了是父親,還是個有喜好、有夢想的人。」
於是Lulu在片中反覆追問:「爸,你想喝什麼,紅茶還是綠茶?大珍珠還是小珍珠?甜度和冰塊呢?」父親一開始說「都可以」,逼急了,才吐出一點想法。黃路家翔笑說:「以前是真的沒想過。」
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開了一扇窗。木訥的父親練習說,女兒也認真聽。就像當年,父親一路拍攝着女兒,陪她學會說話,只是現在角色反了過來。
新的對話,慢慢拼出親子關係新地圖:一邊是女兒能給的,一邊是父親想要的;中間的交集,就是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我無法複製爸爸的方式,我天性無法做後援,但是我可以替他開路,」女兒說。
不能常見面,但可以固定一年一次旅遊;不能陪過年,但能一起過父親、母親節、生日,她邀爸媽到金鐘、金曲獎典禮,把無法回家的日子,轉變成父母參與的時刻。
黃路家翔也在學着適應回覆成自己。「她一直問,我覺得好笑也有點感動;原來要講出來,她們才知道。」
「他現在會主動說:『我想去夏威夷、生日送我Switch就好』,」Lulu扮了個鬼臉:「嚇死我,現在都不敢問了。好好好,我去買。」
Lulu與父親的故事,是一段關於愛與陪伴的練習。孝順,不必複製;愛,也不該到人生最後才說出口。它可能是一杯「大珍珠、半糖、少冰」的紅茶,可以是每年一次的旅遊,也可以是從今天開始,問出那個最簡單的問題:「爸,你最想去哪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越南生活很好過?真實生活成本曝光:早餐只要10元,這些卻貴到難下手
害怕孤獨死、遺產被充公?單身族必知5件事,讓你幸福的老去
下屬一有情緒,你就內耗?主管學會這樣回話,保護自己不被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