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案未獲股東大會通過 華峰化學終止60億關聯交易
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華峰化學(002064.SZ)歷時半年的資產重組計劃折戟。
5月13日晚間,華峰化學公告披露,因相關議案未獲得股東大會有效表決權股份總數的2/3以上通過,華峰化學決定終止收購控股股東華峰集團旗下華峰合成樹脂和華峰熱塑兩家公司的10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標的資產評估增值率均超470%,交易對價合計達60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交易終止事宜致電致函華峰化學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華峰化學方面在公告中強調,終止交易事項系審慎決策結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未受影響,且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60億關聯交易終止
華峰化學主要從事氨綸纖維、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等聚氨酯製品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而華峰合成樹脂和華峰熱塑分別主營革用聚氨酯樹脂、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
早在2024年11月,華峰化學便發佈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宣佈擬以總對價60億元收購控股股東華峰集團及關聯方持有的華峰合成樹脂100%股權(作價40.4億元)和華峰熱塑100%股權(作價19.6億元)。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根據交易草案,華峰合成樹脂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值爲40.45億元,與合併報表口徑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賬面價值(6.66億元)相比,評估增值率爲506.96%;華峰熱塑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值爲19.63億元,評估增值率爲478.49%。
事實上,相關的資產騰挪佈局早已開始。早在2019年,華峰化學發佈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峰新材100%股權,交易價格爲120億元,同時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0億元。華峰化學方面表示,華峰新材與華峰氨綸同屬於聚氨酯產業鏈,產品應用於聚氨酯製品的不同細分領域。
彼時,華峰集團方面還出具了將華峰合成樹脂及華峰熱塑未來注入上市公司的承諾。
華峰化學方面表示,通過收購華峰合成樹脂和華峰熱塑,其將實現產業鏈整合延伸,進入革用聚氨酯樹脂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領域。這不僅豐富了業務類型和產品線,還有助於提高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然而,這一收購計劃在2025年4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突生變數。由於關聯方控股股東方面需迴避表決,中小股東主導了投票走向。
公告顯示,鑑於本次交易的相關議案未獲得股東大會有效表決權股份總數的2/3以上通過。經華峰化學與交易各相關方友好協商、認真研究和充分論證,基於審慎性考慮,決定終止本次重組事項。
華峰化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經營情況正常,本次交易的終止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後續上市公司與交易對方將積極協商溝通,繼續積極推動華峰合成樹脂及華峰熱塑的股權注入工作,嚴格履行相關資產注入承諾,華峰化學還計劃先暫停對兩家公司的收購,徵詢各方意見後重新討論交易方案,未來可能增加現金支付的比例。
淨利潤“三連降”
在收購終止的背後,華峰化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淨利潤已連續三年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2022—2024年,華峰化學營業收入分別爲258.84億元、262.98億元和269.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75%、1.60%和2.41%;淨利潤分別爲28.44億元、24.78億元和22.20億元,同比分別下滑64.17%、12.85%和10.43%。
進入2025年,淨利潤下滑勢頭仍在延續。財報顯示,華峰化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3.14億元,同比下降5.15%;淨利潤5.04億元,同比下降26.21% 。
華峰化學業績下滑的原因,與近年來大量新增項目投產、市場需求萎靡不振以及行業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密切相關。
2022年聚氨酯產業鏈上的龍頭公司紛紛擴產,導致行業產能激增。以氨綸爲例,2022年,新鄉化纖(000949.SZ)、華峰化學、泰和新材(002254.SZ)等均拋出了募資投建和開工建設氨綸項目計劃,涉及產能數十萬噸。
據大宗商品信息交匯平臺百川盈孚發佈的數據,2024年,國內氨綸40D均價爲26417.21元/噸,同比降幅達17.11%。
從毛利率來看,2021—2024年,華峰化學毛利率分別爲38.70%、17.93%、15.35%和13.83%,2025年一季度又降至13.47%。
華峰化學方面表示,近幾年,氨綸行業從景氣高點步入週期底部,行業盈利水平由高走低,行業格局正在經歷深度重塑。2024年氨綸價格繼續磨底,延續單邊下行的走勢,且屢創歷史新低。
不過,華峰化學方面認爲,氨綸行業正經歷着新一輪的挑戰與機遇,短期存在產能集中釋放、優勝劣汰趨勢加劇等壓力,但行業集中度逐年提升,行業頭部效應明顯。未來隨着消費觀念的轉變及消費需求的提升,氨綸的差異化功能不斷豐富,下游應用持續擴大,在紡織產品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此外,氨綸具有廣闊的差異化發展潛力,目前在醫療、汽車內飾等產業領域應用佔比較小,預計未來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