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身份 專業判案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轉自: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

“閱卷需要逐頁覈對工資條、考勤記錄、勞動合同等證據細節,不能漏過任何關鍵信息;開庭要全程專注傾聽雙方陳述,及時把控庭審節奏;調解則可能需要多次溝通,有時一次調解就要花費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時間。工作任務繁重時,我還需要在‘本職責任’和‘仲裁使命’之間反覆協調,對時間管理是極大的考驗。”近日,甘肅省高臺縣勞動保障維權中心幹部王振和,道出了兼職仲裁員的日常。

相較於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的專職仲裁員,兼職仲裁員是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從幹部主管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軍隊文職人員工作管理部門、工會、企業組織等相關機構的人員以及專家學者、律師中聘任的,依法調解和仲裁爭議案件的工作人員。

近年來,隨着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多、類型日趨複雜,不少地方面臨“案多人少”的矛盾。對此,各地人社部門紛紛探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兼職仲裁員工作機制,充實仲裁員隊伍。兼職仲裁員也逐漸成爲化解勞動糾紛、維護和諧勞動關係的重要“編外力量”。

跨界力量推動制度創新

2022年12月的一天,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勞動仲裁委,14名律師被聘爲兼職仲裁員,他們均爲執業滿3年以上的專職律師。2023年12月,經過考覈,又對其中的10名兼職仲裁員進行了續聘。兩年多來,這批兼職仲裁員爲促進上虞區勞動爭議處理效能提升、縮短辦案時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各地人社部門建立兼職仲裁員隊伍的一個縮影。

多元化的背景構成,是兼職仲裁員羣體的鮮明特點。在四川省廣元市,兼職仲裁員隊伍涵蓋執業律師、法學專家、具有法學背景的工作人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骨幹、工會幹部以及政府政策法規人員。這種“法學+人資+行業+工會+政策”的複合型知識結構,實現專家審理、行業解讀、職工視角與政策導向的有機融合,確保裁決更具說服力。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從全縣律師隊伍、退休法官、工會幹部等羣體中優選兼職仲裁員,經省級人社部門培訓考覈並頒發資格證書後予以聘任。

各地人社部門以制度化建設爲抓手,加強兼職仲裁員隊伍建設和日常管理。鼓勵兼職仲裁員們發揮自身專長,與專職仲裁員協同合作,提升兼職仲裁員隊伍的工作效率和裁決公正性。一系列制度創新,讓兼職仲裁員隊伍持續煥發活力。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通過“個人申請、單位推薦、仲裁院審覈提名、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審覈、仲裁委員會副主任決定”的規範程序開展聘任,明確兼職仲裁員的聘用、培訓、考覈、解聘全流程規範,目前已聘任並頒發聘書的兼職仲裁員共22名,隊伍力量持續充實。“兼職仲裁員有效補充了案件調處力量,依託‘仲裁員+調解員’雙重身份推進案前調解,案件平均處理時長顯著縮短(最短1天調解結案),調解成功率提升6%。”中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高紅表示。

上虞區建立日常溝通機制,利用兼職仲裁員工作羣及時發佈案件排庭信息,上傳處理信息、典型案例、新法新規等供大家學習,實行專兼職仲裁員“傳幫帶”。“以三至四名兼職仲裁員爲一個小組,配置一名處理案件10年以上的專職仲裁員爲指導員,對兼職仲裁員在案件審理、庭審把控、裁決書撰寫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幫助兼職仲裁員適應身份轉換。”上虞區人社局仲裁科科長陳生榮介紹。

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是兼職仲裁員隊伍發揮作用的基礎,既讓兼職力量融入勞動仲裁工作體系,又不被繁瑣的流程束縛,最終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浙江省麗水市探索互聘兼職仲裁員隊伍建設工作,通過各縣市區互聘兼職仲裁員,有效破解基層人少案多的難題,提升案件處置效率。江蘇省東臺市加強兼職仲裁員的選聘條件、聘任管理、級別評定、繼續教育、職責任務、考覈獎懲等管理,保障兼職仲裁員依法履職、依法盡責。

多元背景催生矛盾“特色解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總能看到衛兵忙碌而從容的身影。衛兵是一名律師,又是一名兼職仲裁員,他始終以法爲尺、以情爲橋,在勞動關係糾紛中尋找最大公約數,成爲羣衆和企業信得過的“調解先鋒”。

對於勞動仲裁,衛兵總結出“勢、術、道”調解方法:“勢”即樹立公信、“術”即多元技巧、“道”即迴歸法治與社會和諧。

一次,衛兵調解了職工章某與其公司的勞動爭議案件。當時,雙方對勞動合同簽署問題各執一詞。“我運用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引導申請人進行筆跡鑑定,最終確認合同非章某本人簽署。”衛兵回憶。

之後,衛兵並未止步於法律事實的認定,而是進一步向用人單位釋明規範用工管理的重要性,同時肯定勞動者長期以來的信任價值,最終成功促成雙方握手言和。

“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以法治思維修復勞動關係。”衛兵這樣定義自己的工作。在廬陽區勞動爭議調解一線,他以專業與情懷,書寫着“案結、事了、人和”的和諧答卷。

兼職仲裁員來自許多行業,他們憑藉不同的專業背景、行業經驗,爲勞動爭議化解提供了更多元的思路和做法,讓勞動仲裁工作既守住法律底線,又充滿人文溫度。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律師在各地兼職仲裁員隊伍中佔有較大比重,他們擔任兼職仲裁員擁有天然的優勢。正如大連市中山區兼職仲裁員、遼寧申智律師事務所律師曹錚所說:“作爲專職律師,我的專業背景對兼職仲裁員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幫助:一是能更精準地總結案件爭議焦點,並圍繞焦點充分查明案件事實。二是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解釋法律條文,並準確適用法律處理案件。三是在撰寫仲裁裁決書時,可確保裁決書說理部分表述精準、邏輯清晰。”

還有不少兼職仲裁員的身份與勞動、人事等專業崗位相關,這爲他們從事兼職仲裁員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

蒙陰縣兼職仲裁員老尹在該縣總工會工作。“我對勞動法律法規、政策比較熟悉,就做了兼職仲裁員。”老尹說。

工會工作和勞動仲裁工作有許多相似之處。本着“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要求,在兼職仲裁員的崗位上,老尹始終尊重職工、理解職工、保護職工、關愛職工,發揮業務專長,爲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係作出自己的努力。

兼職身份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儘管兼職仲裁員隊伍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對此,各地人社部門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兼職仲裁員們也結合工作提出建議。

時間與精力的平衡,是幾乎所有兼職仲裁員都會遇到的難題。江蘇省溧陽市人社局勞動關係科科長、兼職仲裁員史珂表示:“本職行政工作已經非常繁忙,兼職仲裁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閱卷、開庭、寫裁決書,如何高效地平衡兩者是一個挑戰。”

合理排期、擴大兼職仲裁員隊伍,成爲解決之道。採訪中,一些兼職仲裁員建議:“仲裁委提前與兼職仲裁員溝通本職工作作息,彈性排期,避免開庭時間與本職工作衝突”“進一步優化案件分配、流程管理等工作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爲兼職仲裁員減負”。大連市中山區人社部門則計劃吸納退休法官、法學教授、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工會工作者等多元主體加入隊伍,進一步拓寬兼職仲裁員來源渠道。

浙江遠蒼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兼職仲裁員杜鋮浩表示:“勞動糾紛日趨複雜,新的法律規定與原來的審判慣例之間存在一定衝突。”可見,專業知識的動態更新,也是兼職仲裁員面臨的一大考驗。廣元市人社局政策法規科幹部、兼職仲裁員李同志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目前,新業態從業人員越來越多,我們會遇到許多這部分羣體勞動權益維護的案件,需要學習新知識去作出正確的裁決。”

對於這個問題,蒙陰縣人社部門‌建立兼職仲裁員培訓制度,積極開展兼職仲裁員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兼職仲裁員的專業化水平。紹興市越城區勞動仲裁委推行“雙輔導”機制:專兼職仲裁員一對一幫教,並利用“類案同裁”AI應用平臺智能輔助辦案。另外,定期開展專項業務學習,不定期組織線上培訓,不斷提升兼職仲裁員的業務水平。東臺市東臺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兼職仲裁員梅亞建議:“打造跨領域、複合型兼職仲裁人才,升級專業化培訓體系,與司法局、總工會合作開展聯合培訓,幫助兼職仲裁員掌握工傷認定、社保補繳等跨領域知識。”

對一些勞動者來說,如果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更願意讓勞動仲裁機構的專職仲裁員開展調解仲裁,對兼職仲裁員的權威性不太信任,甚至會出現不配合兼職仲裁員工作的情況,增加兼職仲裁員工作難度。對此,梅亞希望:“構建多元共治的爭議解決生態,加強與行業組織、企業的聯動,推動公衆參與,提升羣衆對兼職仲裁員的信任度。”

兼職仲裁員雖然沒有專職仲裁員的“全職身份”,卻用專業、熱情和責任感,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了一座化解糾紛的橋樑。正如一位兼職仲裁員所說:“兼職仲裁員不是‘臨時幫忙’,而是勞動爭議化解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專業,讓每一起糾紛都能得到公正解決,讓勞動者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