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態融合、惠民措施頻出、大模型助力 多地備戰“五一”文旅消費
來源:上海證券報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多地推出豐富的文旅活動,爲海內外遊客提供更爲多元的出行選擇。綜合多地發佈的數據及各大在線旅遊平臺預訂數據,“五一”旅遊市場熱度有望再創新高。
與此同時,服務品質正成爲目的地文旅經濟比拼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貴州、浙江、湖北等地探索旅遊大模型。專家認爲,地方政府加碼佈局AI,或推動文旅發展從“資源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未來,隨着技術演進與政策完善,AI或將成爲目的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供給上新“花式”滿足多元需求
消費場景推陳出新、演出動態層出不窮、文旅活動豐富多樣……多地着力推動商旅文體健等業態融合發展,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近期,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宣佈,圍繞“天津始‘鍾’‘響’你”和“上合文旅嘉年華”品牌,組織策劃300餘項文旅活動,重點推出橋見浪漫遊、景區歡樂遊、演藝潮流遊、文化博覽遊、鄉野休閒遊、新潮主題遊、購物狂歡遊、品質尊享遊等八大主題80項重點活動。
北京統籌全市文旅資源,推出1900餘場活動。聚焦多元供給,北京推出“漫遊京郊”微度假產品,打造運河狂歡之旅、藝韻花影之旅、詩畫漫行之旅等創新玩法;聚焦業態融合,北京推出百餘場“文旅+”品牌活動;聚焦精品演出,北京在“五一”假期將舉行營業性演出276臺1178場、各類羣衆文化活動574場。
針對“五一”假期特色文旅供給,黑龍江策劃推出五大主題12條精品線路、100餘場演出、300餘項活動。例如,推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串聯出遊,策劃百場精品劇目、沉浸式演藝、惠民演出、演唱會、藝術展覽及線上展播,舉辦機場飛行體驗、城市藝術季、賞花季、風箏節、採摘集福、春服(福)主題活動等文旅活動331場。
四川將針對“五一”假期、端午假期出遊需求旺盛的特點,圍繞六方面,推出730餘場文旅消費促進活動。例如,聚焦“哪吒”熱,推出一批國風國潮新產品、新線路,舉辦國風嘉年華等180餘場活動;圍繞在川拍攝取景的熱播影視劇首發一批影視打卡主題線路,舉辦180場“影視+”活動;聚焦“一老一小”,推出一批銀髮遊、親子游等特色產品,舉辦140餘場活動。
“隨着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景點(場景)越來越豐富,旅遊消費升級加快。”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說。
多措並舉釋放“五一”文旅消費潛力
同程旅行發佈的《2025年“五一”旅遊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5年“五一”假期旅行熱度或達2023年以來同期峰值,出行高峰預計出現在假期前兩日。“五一”假期市場將呈現本地、異地市場供需兩旺,品質休閒度假趨勢走強的特徵。
華住集團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該集團“五一”假期酒店預訂率較去年同期增加1.3個百分點,且有持續攀升之勢。一線城市作爲傳統旅行目的地,酒店預訂率仍保持穩定;二線城市酒店預訂率比去年增加1.5個百分點;三線城市酒店預訂率比去年增加2個百分點;四線城市酒店預訂率比去年增加4個百分點。
美團旅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五一”假期全國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預計將超百場,觀衆人數將超200萬人次,預計帶動酒店旅遊消費超20億元。該平臺上,演唱會和音樂節專享景區門票產品訂單同比增長近1倍。
爲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多地文旅部門啓動促消費活動,推出景區門票優惠、發放消費券和補貼等惠民舉措。
例如,重慶宣佈有100餘家景區在“五一”假期或“5·19中國旅遊日”前後推出景區門票及二消產品優惠;北京以“京彩四季”爲主題,協同聯動相關部門和各區,引導組織商文旅體等領域的經營主體,重磅推出百餘項特色消費活動;黑龍江將開展“北國春韻·樂游龍江”文化和旅遊消費周活動,計劃發放百萬文旅消費券,聯動百家景區推出優惠,聯合攜程、飛豬、美團等旅遊平臺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費“大禮包”;四川宣佈將通過“財政補貼+市場聯動”發放各類文旅專項消費券6800餘萬元。
提升目的地文旅服務品質
除增加文旅產品供給、推出促消費惠民措施外,提升服務品質正成爲目的地文旅經濟比拼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多地積極探索旅遊大模型,以期藉助AI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提升行業服務和治理能力,實現文旅深度融合體制機制創新。
今年1月,首個省級旅遊AI智能體“AI遊貴州”正式發佈。在4月舉辦的第十九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上,貴州發佈了“黃小西”貴州文旅數字形象代言人、貴州旅遊行業大模型以及“一碼遊貴州”3.0版本。據悉,“黃小西”數字人採用虛幻引擎驅動模型渲染和動畫,訊飛星火大模型支撐人物智能交互。同時,與貴州旅遊大模型、“一碼遊貴州”等深入融合,打造豐富、精準、便捷的貴州特色旅遊智能服務體驗。
浙江印發的《浙江省智慧旅遊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提出,建設“入浙遊”大模型。該模型以入境遊遊客爲中心,聚焦遊客的個性化、品質化、特色化、國際化等服務需求,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整合浙江文旅公共服務、行業治理、旅遊線路、旅遊產品等數據資源,爲入境遊客人打造一套多語言、智能化的旅遊服務應用,提供包括智能化旅遊資訊獲取、閱讀風景、行程規劃、智能問答、服務指南等高效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務。
縣域文旅大模型也開始嶄露頭角。
4月17日,在2025(武陵山)人工智能算力大會上,首個縣域文旅大模型——湖北利川文旅大模型CBG(遊客服務、企業運營、政府監管)三端正式發佈。該大模型覆蓋政府監管、企業運營、遊客服務全鏈條,構建起三端協同的智慧生態。
洪濤表示,文旅是“人工智能+消費”的一個重要領域。AI讓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景點(旅遊場景)、旅遊渠道越來越智能化、智慧化、趣味化、沉浸化。同時,AI大模型在文旅行業的應用或有助於交通不便地區的優質旅遊資源實現更好傳播。
“依託豐富的用戶數據與清晰的旅行場景,AI有望推動文旅行業向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表示,多地加碼佈局AI,或將推動文旅發展從“資源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貴州、浙江、湖北等地的實踐表明,AI技術不僅直接拉動消費、提升效率,更能通過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重塑經濟格局。未來,隨着技術演進與政策完善,AI或成爲目的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