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暴漲20倍後再衝港股,極米能靠出海翻盤嗎|焦點分析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彭孝秋
極米去年淨利暴跌90%,讓股民倒吸一口冷氣;今年上半年淨利卻猛增20倍,總算能讓股民睡個好覺。
8月29日,極米科技發佈2025年半年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6億元,同比增長1.63%;歸母淨利潤預計爲8866.22萬元,同比增速達到2062.33%。
爲了讓淨利潤回正,極米科技在過去一年付出不小的努力:以股權激勵的方式鼓勵團隊發展海外業務;調整產品線,推出更多低價入門級投影儀單品;不變的“降本增效”。
全力改善業績的極米科技有自己籌謀,登陸科創板四年後,它又瞄準港股。
近日,極米科技公告稱,爲推進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佈局,提升國際品牌知名度與綜合競爭力,公司正籌劃發行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價格內卷和C端需求不振,使得中國投影儀市場出貨量連年下跌,走向海外市場成爲一致的選擇。極米科技作爲少數上市的投影儀企業,自然會全方位撬動其能用的資源,赴港上市將是其中一環。
01 寶藏海外市場
極米科技在海外市場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
其自2021年達到40.38億元的業績高峰後,業績開始降速、僅保持微增。而海外營收佔比已從2020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33%。
到2024年,極米境外市場收入達10.86億元,同比增長18.94%。從毛利角度看,極米境外毛利率一直高於國內,去年毛利率達45.44%。
這也從側面說明,海外投影儀市場既有市場增量空間,也更容易賺錢。
華泰證券發現,海外家用投影市場仍以非智能低端機型主導,亞馬遜美日站點Best Seller榜單顯示,熱銷產品集中於100美元以下及100-500美元區間,其中100美元以下微型投影儀憑藉便攜性佔據入門市場份額。
極米所推出的海外高端旗艦產品AladinX2 plus,在日本市場售價超過1000美元。從極米入榜情況來看,極米在日本線上渠道已取得不俗表現,有更多款產品進入榜單。
不過,海外市場存在線上線下渠道的消費差異。在以亞馬遜爲主的電商渠道,投影儀企業更多會採取低價起量的策略打法。
而據投影時代分析,北美市場高端需求旺盛,其中4K激光投影儀(含激光電視)銷量同比增長,而商用市場疲軟,大型會議投影需求減少。
北美是投影出貨量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DISCIEN迪顯數據顯示,2024年北美投影出貨量達630萬臺,同比增長12.6%。
面對海外市場的差異化,極米在渠道建設上採取線下、線上並重模式。極米目前除了亞馬遜、日本樂天等主流線上渠道外,也已進入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區域市場的主要線下零售渠道,並在佈局探索東南亞以及中東等新興地區。
對極米而言,海外市場除了本地化產品運營的挑戰外,線下渠道的建設與管理在未來也是不小挑戰。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國內投影儀企業而言,過往都是以線上渠道出貨爲主。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投影設備市場線上渠道出貨量佔比74.5%。
爲了生存,極米科技註定要踏入這條未知的河流。
瞄向海外市場的也不止極米。
今年年初的CES2025上,大量中國品牌攜旗下投影產品亮相,包括Vidda、極米、堅果、當貝、峰米、TCL等。其中,堅果發佈新的4k投影儀;當貝也當場推出4k投影儀;TCL則發佈了便攜式投影儀。
競爭激烈可見一斑。
02 向價格戰微微低頭
回到國內,作爲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投影儀市場,即便價格戰激烈,極米科技也不能放棄,只好參與其中。
極米科技的投影儀過去定位爲中高端,技術路線以DLP路線爲主。
DLP路線過去曾是市場絕對主流,成像效果強於LCD技術,成本也更高。然而,由於DLP路線的“彩虹效應”與低對比度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難以滿足高端用戶對畫質的高要求,其市佔率已大幅下降。
異軍突起的是LCD路線。其核心優勢在於成熟的產業鏈與極低的製造成本,使得終端售價可控制在2000元以內,成爲教育、家用等大衆市場的首選。
投影儀上游技術路線的轉變,反應到下游則是終端產品的價格下探。
華泰證券分析發現,國內投影儀市場價格帶呈現K型分化。一方面,2024年500元以下的嚐鮮價格段(仍可實現百寸大屏投影)和500-1000元的價格段份額較2022年提升明顯;另一方面,2024年5000元以上的產品份額也較2022年有明顯提升,萬元以上的智能投影產品也開始起量。
極米科技於2025年3月推出了定價在2000元左右的Play 6與Play 6e兩款產品(6e國補後僅1500元左右),兩類產品仍是DLP路線,但定價已是其入門級產品。
不止如此,極米科技產品整體產品價格都在下沉。其H系列新品H6發售價下調至4200元,RS系列均價降至7500元(覆蓋6款機型),高端產品價格不斷下探。其Z系列與Play系列均價則穩定在1500-2000元區間。
雖然極米科技對產品價格帶做了不少調整,但國內市場的投影儀主流價格帶已下探到1000元以下。
洛圖科技的數據顯示,從價格分佈來看,2024年呈現出更加親民化的趨勢:1000元以下價格段的銷量佔比達到了54.0%,相較於2023年增長了4.3%。
以DLP路線爲主的極米科技,其產品價格仍然卡在尷尬的位置上。2024年,極米科技境內實現營業收入22.29億元,同比下降14.8%;毛利率爲23.88%,同比下降2.91%。
尋找業務第二增長曲線成爲極米科技的另一種辦法,其在國內力圖佈局車載投影業務。
極米科技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車載業務從0到1的突破,公司累計已獲得了8個車載業務定點,客戶包括國內外知名汽車產業鏈企業,涵蓋智能座艙、智能大燈領域。在宜賓生產基地,極米科技組建了車載投影產品生產線,與整車廠商及產業上下游開展合作。
極米科技CEO肖適接受36氪採訪表示,車載業務的目標是再造一個極米。
在他看來,車載是和極米關係最密切的,同時是市場增長最快的板塊。從產業鏈角度來看,上游合作方也能最大程度提供助力,因此是最適合極米切入的賽道。
不過,華泰證券發現,當前其他車載投影應用滲透仍較低,搭載了車內娛樂投影系統主要包括問界M9、享界S9、smart精靈#5等(2024年銷售量不足20萬輛)。結合裝載量及單車價值,其們預期2025年市場規模約爲14.1億元。
新業務的想法很美好,但也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