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捐就捐乾淨”生動詮釋了善的本質
天柱山
近日,貴州黔東南榕江縣遭受了特大洪水災害的侵襲。隨着6月29日10時防汛I級應急響應的終止,榕江縣災後清淤清障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在這關鍵時刻,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和愛心物資如潮水般涌入榕江,爲災區人民送去了溫暖與希望。其中,寧夏中衛的公益人士胡雷,其籌款購買物資、千里馳援榕江的善舉,更是贏得了廣泛讚譽。
6月29日中午,胡雷與同伴將19噸物資送達榕江並完成交接時,他的手機屏幕亮起——銀行卡餘額0元、微信0.02元、支付寶0.48元。這個因小兒麻痹症跪行多年的公益人,用70小時的奔波、5.5萬元的物資,爲榕江災區的現場添了一把溫暖的火。
胡雷,因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癱瘓,依靠拾荒和擺地攤維持生計,堅持捐款助人數年,事蹟感動了無數人,成爲無數人心中的巨人。儘管他生活艱辛,卻從未放棄對社會的回饋與奉獻。多年來,他堅持捐款助人,累計捐出的100多萬元資金主要來源於政府發放的困難補助、直播打賞、擺攤賣工藝品的收入以及好心人的資助。他的短視頻賬號,如今已擁有超過百萬的粉絲,成爲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
在榕江縣遭受洪水災害的危急關頭,胡雷毫不猶豫地購買了整整19噸救災物資,不遠千里送往災區。他用自己每一分來之不易的收入,踐行着自己“要捐就捐乾淨”的誓言,讓我們看到了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守望相助與無私大愛。他的善舉,不僅爲災區人民送去了物質上的幫助,更在精神上給予了他們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這種善舉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他持續多年的生活常態。正如他所說:“你能幫我一次,不能幫我一輩子。”這句話是對尊嚴的堅守——即使跪着行走,也要挺直精神的脊樑。
胡雷的故事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還因爲他顛覆了傳統認知中弱勢羣體的被動形象。每月僅靠幾百元低保維持基本生活的他,卻將直播獲得的收入全部轉化爲救災物資。他的身體雖然殘疾,但心靈卻無比強大。他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的尊嚴在於始終保有給予的能力。這種“受助者反哺社會”的行爲模式,打破了弱勢羣體只能接受援助的刻板印象。
在流量經濟主導的互聯網時代,面對“作秀蹭流量”的質疑,他沒有選擇辯解或逃避,而是曬出了歸零的銀行賬戶,用實際行動迴應了質疑。當有人冒用其名義帶貨牟利時,他更是立即公開聲明“永不掛小黃車”的原則,展現出了對公益事業的純粹與堅守。這種將公益與私利嚴格切割的態度,恰是對當下某些“慈善表演”最有力的批判和迴應。
胡雷千里馳援的身影具有多重啓示意義。當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還在權衡公益行爲的投入產出比時,這位殘疾人士用最質樸的方式詮釋了善的本質:它不是社交平臺精心策劃的人設包裝,而是苦難磨礪出的生命自覺;不是功利計算的理性選擇,而是超越生存困境的精神昇華。
胡雷清空的銀行賬戶,不僅是他個人對社會的無私奉獻,更證明了真正的財富刻度在於心靈容量而非存款數字,他用跪行的軌跡丈量出了精神的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