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局通路戰-藥局通路的共通挑戰與三大趨勢
隨着各大連鎖品牌瘋狂展店,「藥師荒」日益嚴峻。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臺灣的藥局,無論是快速展店的大樹,還是跨界佈局的康是美,所有連鎖品牌在擴張版圖的過程中,都無可避免地被兩大結構性問題所束縛。
第一,日益嚴峻的「藥師荒」。藥師是藥局的靈魂,也是法規要求的必要配置。然而,隨着各大連鎖品牌瘋狂展店,對藥師的需求急劇膨脹,供給端卻出現了瓶頸。原因之一是藥學系學制延長,導致人力供給減少;其二是醫院、診所、藥廠等也在爭搶人才。這導致藥師薪資水漲船高,高薪挖角成爲常態,大幅增加了連鎖品牌的營運成本與管理難度。藥師人力短缺已成爲所有品牌擴張的最大瓶頸,誰能建立穩定的人才培育與留任機制,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入場券。
第二,獨立藥局的強韌性。儘管連鎖化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意味着獨立藥局將會消失。根據衛福部資料,全臺超過一萬家藥局中,連鎖藥局佔比仍僅約兩到三成,其餘皆爲獨立藥局。這些在地藥局,往往在社區深耕數十年,與鄰里居民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認識社區內每一位居民」的獨立藥局,提供的不僅是藥品,更是一種基於人情味的關懷與信賴,這是標準化、流程化的連鎖體系最難複製的核心價值。
面對挑戰,所有業者都在積極求變。綜觀其策略佈局,未來藥局通路的競爭將圍繞以下三大趨勢展開:
一、數位轉型與OMO深化:從選項到標配。如果說五年前,擁有一個APP或線上商城是加分項,那麼在2025年的今天,這已是生存的標準配備。未來的競爭將是數據的競爭。誰能更有效地整合線上線下的會員數據,提供更個人化、更即時的服務,誰就能鎖定顧客。這包括利用APP進行用藥提醒、健康追蹤,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顧客需求,以及實現線上預約、線下諮詢取貨的無縫體驗。
二、商品結構多元化:從賣藥到「全齡健康管家」。隨着藥品利潤空間被健保制度壓縮,單純依靠藥品銷售已難以爲繼。未來的藥局必須轉型爲「全齡健康管家」,提供更多元的商品與服 務。從數據上看,藥妝藥局的商品結構已顯著多元化,藥品醫材佔比下降,而食品飲料、家庭用品等佔比則顯著提升。其中,「自有品牌」和「高毛利保健食品」將成爲獲利的兩大關鍵。前者能建立品牌獨特性與忠誠度,後者則能有效提升整體利潤率。
三、資本化與集團整合:大者恆大的併購賽局。藥局戰爭已是一場資本的遊戲。從2019年至今,市場上發生了多起關鍵的併購與策略聯盟,也指向一個明確的趨勢:「大者恆大」。擁有資本優勢的集團,才能支持快速展店、投入系統研發、招募優秀人才。可以預見,未來的幾年,產業的併購與整合將持續發生,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