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銀行股降溫?
今天的銀行板塊沒能像6.27大跌以後逐步反彈,上午跳水,帶動大盤調整。
6.27銀行板塊大跌,市場猜測導火索是在當天的中國人保股東大會上,該公司高管透露:過去一年公司持續加大高分紅股票配置,高分紅資產配置比例已佔二級權益投資總持倉30%左右,此外,投資團隊正在持續加大深度研究和投資科創板企業。
市場將之解讀爲:險資的高分紅配置已經結束,開始轉向科技股。
今天收盤後杭州銀行公告,中國人壽將清倉手中持有的杭州銀行股票。所以,今天銀行板塊的下跌,多多少少與這個消息有關。
畢竟保險公司是除了國家類平準基金以外最大的金主了,他們的一舉一動對銀行板塊的影響巨大。
如果從2009年中國人壽首次戰略入股杭州銀行算起,已經有16年了,絕對算是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了。除了此次公告減持,自2021年開始,中國人壽已經三次減持杭州銀行股份。
2021年11月中國人壽減持杭州銀行總股本的0.94%,2023年3月減持2%,2024年11月減持1%,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這次,根據公告是要“出清”杭州銀行全部股權的,現在看當時只賣掉一小半。這次應該是真的要清倉了。
實際上杭州銀行的險資股東中,中國太保更早就清倉了。中國太保自 2021年起,多次減持杭州銀行,並於2022年8月徹底清倉杭州銀行,累計套現34.45億元人民幣。
從杭州銀行 2016年報來看,中國人壽以5.55%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五大股東、中國太保以4.59%的比例位列第七大股東;新華保險則以135.32萬股的持股數量位列第二大無限售條件股東,在杭州銀行幾十億總股本中佔比極小。不過這次新華保險搞了把大的,今年1月24日,杭州銀行發佈公告,新華保險將接手外資股東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杭州銀行5.45%的股權,如果獲批,新華保險就成爲杭州銀行最大的險資股東了。
在銀行整體業績放緩的背景下,處於東部發達城市的杭州銀行一季度增長依然強勁,實現營業收入99.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2%;實現歸母淨利潤60.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30%。
雖然盈利能力逐年提升,自2021年以來,杭州銀行已連續三年分紅率低於25%,在優質城商行中偏低。隨着股價的上漲,股息率回落到3.46%左右。
今年4月7日以來,銀行股的不斷上漲,讓不少投資者很是無奈,因爲銀行股漲,則虹吸市場資金,其他股票跌;銀行股跌,則帶動指數下跌,其他股票也跟着跌。最好就是銀行板塊橫向波動,吸引不了市場注意力。
但社會無風險利率的走低,優質資產稀缺的情況下,具有類債券屬性,能滿足永續增長股利假設的銀行股,沒法不吸引大資金的關注。當公衆形成共識時,跟風買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據統計,全市場股息率3.5%以上一共360只股票,這360只股票的總市值爲26.95萬億元,當然有部分股票是不參與流通的,特別是大銀行的國有股份,幾乎大部分不流通。如果去掉第一大股東的持股,剩下流通市值約14.23萬億元,這就是大家可以買到的最大市值,到極限了。
而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末,居民的存款超過160萬億元,理財超過30萬億元,存款+理財一起差不多有200萬億元了;相對這個天量資金,高股息股的流通市值還是太小了。
銀行股註定是高股息紅利中表現最好的行業,銀行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其未來淨利潤和現金流的穩定性,長久以來積累的大額未分配利潤成爲銀行未來股利分配的安全墊。對比之下,煤炭等其他主要紅利股行業當下受到了行業週期下行的影響,已不能再保證永續增長股利的假設。
但銀行股漲太快也容易積累風險,上面是否有意降溫不得而知。從這幾次銀行板塊大跌的影響來看,能放緩上漲速度,無疑更利於市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