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告白先「扛柴」!來義情柴文化季登場 沒收到會躲起來哭

屏東來義舉辦情柴文化祭,排灣族勇士扛着情柴向心儀的女子示愛,也象徵有能力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羅琦文攝)

屏東來義舉辦情柴文化祭,排灣族青年們在日落後偷偷地將捆綁成束的木材擺放在心儀女子的家門口,象徵有能力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羅琦文攝)

扛情柴通常在收穫季之前舉行,早年是偷偷將情柴放在女子家門口,收穫祭圍舞時再以歌謠向心儀女子示愛,但現在已直接在情柴上掛上名字。越多人送情柴,女子家越有面子。(羅琦文攝)

屏東來義舉辦情柴文化祭,現場設有扛情柴打卡拍照點。(羅琦文攝)

屏東來義情柴文化祭,除了扛情柴,還有部落市集。(羅琦文攝)

屏東縣來義鄉今(10)日舉辦情柴文化祭,健壯的排灣族勇士扛起重達數10公斤的情柴,向心儀的女子示愛,也象徵有能力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來義鄉公所表示,扛情柴通常在收穫季之前舉行,青年們在日落後偷偷地將捆綁成束的木材擺放在心儀女子的家門口,然後在收穫祭圍舞時,以歌謠向心儀女子示愛,是排灣族的浪漫情人節。

來義鄉公所文化觀光產業課員戴慧琳說,早年沒有瓦斯及電力,木柴燒火是重要的能源,發展出情柴傳情的文化,現在雖然瓦斯與電力普遍,但是情柴依然是部落中示愛的表現,女孩家中收到的情柴越多,代表越多人追求,如果都沒有收到情柴,會很沒面子,女孩會難過到躲在家屋後院拍打自己的私密處並責罵自己,因此家族之間表哥表弟等人,也會幫忙送情柴,因此情柴傳情不只是男孩向女孩示愛,也是家族間的愛。

不同的木柴,也代表着不同的意義。戴慧琳說,黃荊因耐燒堅固,可驅除蚊蟲,早期也可作爲家屋外的圍籬,代表「堅韌的愛」;九芎木質堅硬穩固,也是早期建屋樹種,代表「穩固的愛」,相思樹數量最多,容易取得,代表「普通的愛」;鹽膚木因爲早期女性穿着裙子工作,由於鹽膚木在燒火時會有「噴嘶」的聲音,灰燼噴出來會灼傷女性下部,因此代表「會受傷的愛」;另外,血桐樹代表「勉強的愛」。

望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嘉玲說,情柴文化有多種暗喻的語言,長度約5尺的稱爲「短情柴」,對象是想認識的女孩、女性朋友、親友等,情柴語意是「我想認識妳、交個朋友吧」;長度9到10尺的是長情柴,又稱「定情柴」,對象是交往已久的女子、非常深愛女子、論及婚嫁的女子,情柴語意是:「我深愛着妳、與妳情定一生、我們結婚吧!」

陳嘉玲表示,還有一種最特殊的「百根情柴」,長度約6尺,一種是細的木柴約100根捆成1把,另一種是10根捆成1把短情柴,共10捆,其中有1把是長情柴,對象是頭目或貴族的女兒,因此百根情柴也代表着女方的高貴身分。

陳嘉玲說,捆綁情柴的藤蔓也有不同的意義,血藤堅韌不易斷,代表「堅定不移的愛」;竹子的母語和「哭」很接近,因此代表非常深愛女孩,哭着求對方的愛,如果用竹繩捆綁情柴,表示對女孩朝思暮想,牽腸掛肚。

陳嘉玲說,一次扛起越重的情柴並送到女子家時,女子的父母看見了,更能相信對方是可以扛起責任,值得託付終身的男子。戴慧琳開心地說,老公當年也是扛情柴送她,這是最浪漫的排灣族情人節。

來義情柴文化祭除了扛情柴,還有來義野行旅遊、部落市集、編織花環、綁情柴鑰匙圈DIY活動,現場還設有扛情柴打卡點,有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部的扛情柴活動,享用部落美食,現場氣氛相當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