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迪開年鏡頭被刪,十年過去,當年紛爭中的三個人,如今都怎樣了
2025年2月,當姚笛在《演員請就位3》宣傳片中眼含熱淚訴說"沒戲演了"的困境時,觀衆席間既有唏噓也有爭議。
然而節目正式播出時,她的鏡頭卻被全數刪除,只留下#姚笛復出失敗#的微博熱搜。
這場看似尋常的綜藝鬧劇,意外撕開了娛樂圈塵封十年的往事——2014年那場轟動全國的"週一見"事件,讓文章、姚笛、馬伊琍三人的人生軌跡徹底撕裂。
十年後的今天,當馬伊琍以國家一級演員身份亮相央視盛典時,文章正蜷縮在話劇舞臺的角落,而姚笛連在綜藝裡露臉的資格都被剝奪。
2011年《裸婚時代》裡靈氣逼人的童佳倩,曾讓她手握四部大女主戲約,成爲85花中的現象級存在。
然而2014年與文章的婚外情曝光後,她的人生急轉直下:代言的12個品牌連夜撤換海報,待播劇集緊急AI換臉,連客串3分鐘的角色都被觀衆舉報抵制。
2019年轉戰幕後執導文藝片《姥姥的春天》,電影節紅毯卻遭媒體集體背身;
2024年以導演身份出席活動,臺下提問全是"如何看待第三者污點";
直至此次《演員3》製作方利用其話題性賺足流量後,又連夜刪除所有鏡頭。
這種"用完即棄"的操作,折射出市場對劣跡藝人的矛盾心態——既要消費其剩餘價值,又怕沾染道德風險。
值得玩味的是,當姚笛因"小三"標籤永世不得翻身時,節目中出軌男藝人徐開騁卻鏡頭充足。
這種性別雙標在娛樂圈屢見不鮮:文章當年道歉後仍能當導演,成龍"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被輕輕放過,而姚笛連曬出"生活還得繼續"的晚餐照都要被解讀爲"洗白手段"。
正如網友所言:"在這個獵巫場,男性錯誤是花邊,女性錯誤是死刑。"
回看2013年的文章,手握《失戀33天》《西遊降魔篇》等票房冠軍,在片場要求工作人員現磨星巴克咖啡、每日水果必須精確到克。
這種膨脹在"週一見"事件中達到頂峰——被卓偉拍到與姚笛當街擁吻時,他正享受着"好丈夫"人設帶來的商業紅利。
醜聞曝光後,其主演電影票房暴跌62%,代言違約賠償超8000萬,堪稱內娛初代"塌房教科書"。
近年文章試圖通過導演身份曲線救國:2016年執導《陸垚知馬俐》被批"自我感動",2023年話劇《如夢之夢》售票遇冷。
與馬伊琍離婚後,他被拍到在火鍋店醉酒打人、片場對助理摔劇本,徹底坐實"耍大牌"傳聞。
如今38歲的他,在社交平臺曬出的照片裡,當年意氣風發的"小男人"已變成眼神陰鬱、髮際線後移的滄桑大叔。
有趣的是,文章曾受益的"小男人"人設最終反噬其身。當馬伊琍憑《我的前半生》斬獲白玉蘭獎時,觀衆自發將劇中臺詞"我養你"與文章當年採訪對照,形成殘酷的互文。
這種性別角色倒置的輿論審判,讓他的每次露面都淪爲羣嘲現場——大衆不再關心他的作品,只熱衷於消費他的落魄。
面對婚姻危機,馬伊琍用"且行且珍惜"五個字完成教科書級公關:既守住道德高地,又爲轉型贏得時間。
2017年《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的逆襲,恰似她的人生註腳;2024年《繁花》裡玲子搖曳生姿的旗袍,讓觀衆徹底遺忘"被出軌原配"標籤。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商業佈局:成立影視公司孵化新人,投資女性向消費品品牌,甚至跨界擔任新疆文旅大使。
從《找到你》中農村母親的粗糲,到《我的阿勒泰》裡草原女性的野性,馬伊琍用角色打破中年女演員困境。
2024年底獲評國家一級演員時,評審團特別提及她在《繁花》中長達3分鐘的獨角戲——沒有臺詞,僅靠眼神流轉就道盡時代沉浮。
這種專業認可,讓她在行業寒冬中仍能坐擁王家衛、鄭曉龍等頂級導演的合作邀約。
三人的命運分野揭示娛樂圈的隱秘規則:文章因"好丈夫"人設獲益最多,崩塌時反噬也最狠;姚笛承受着性別原罪與資本利用的雙重絞殺;而馬伊琍將道德資本轉化爲事業跳板,從而從“受害者”轉變成了這場災難中唯一的“倖存者”。
當馬伊琍憑藉着精湛演技接過獎盃時,鏡頭掃過臺下——那裡沒有文章,也沒有姚笛。
這場長達十年的"三角敘事",最終演化成三條永不交匯的平行線:一條通向自我重建的榮光,一條墜入傲慢的深淵,還有一條困在道德審判的閉環裡。
或許正如《繁花》的臺詞所說:"人生不是戲,但戲裡都是人生。"在這個集體創作的時代劇本里,每個人都在本色出演着自己的因果。
本文作者 | 老A責任編輯 | 藍橙策劃 | 藍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