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財經軍師 鄭麗文規畫區域發展 在野怎麼合 張亞中呼籲由下而上 產業陷困境 羅智強轟綠戰略錯誤

「國民黨主席大辯論」20日在中天電視臺舉行,候選人鄭麗文發表理念,並與其他候選人進行提問與回答。(姚志平攝)

鄭麗文選擇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的提問:臺灣當前從內政到兩岸再到外交,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國民黨作爲最大在野黨,除了批評執政黨之外,是否能端出具體建設方案,協助執政中的14縣市展現亮點,進而吸引年輕世代參與?最後,年輕人看似普遍不喜歡國民黨,原因何在,該如何提出具體辦法讓青年重新支持國民黨?

鄭麗文答:臺灣最大問題正是因爲民進黨執政者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內鬥與內耗,完全忽視治理。民進黨長期操弄仇中情緒,透過意識形態製造對立,導致兩岸關係降至冰點,陷入死結。兩岸關係牽動經貿、外交乃至臺灣的整體戰略發展,如今走到死衚衕,根本是民進黨意識形態作祟與錯誤國際戰略造成。這正是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與根本差異。

明年縣市長選舉迫在眉睫,國民黨必須展現全面性的區域發展規畫。我已邀前行政院長陳沖擔任財經發展戰略總指導,中央黨部將提出完整區域發展計劃,協助地方縣市首長,延續並放大過去執政成果。民進黨不斷追加預算,打着前瞻名號卻淪爲肉桶政治,綠營友人分贓殆盡,把國庫掏空,卻無法解決治水、國土規畫等問題,南部海岸線幾乎被光電板佔據,破壞生態與經濟,還讓黑金政治捲土重來,凸顯百廢待舉的情形。

年輕人至關重要,國民黨絕不能再暮氣沉沉、困於醬缸文化,必須吸引更多年輕人蔘與,要成爲青年人才孵化器與加速器,我在網路上的支持度居於領先,足以證明主張與理念得到青年迴響。(答畢,鄭麗文指定羅智強迴應同一題)

羅智強答:雖然年輕人普遍不喜歡國民黨,但徐巧芯與我卻獲得不少年輕人支持,這代表國民黨若能世代交替、知人善任,青年並非無法爭取。我提出「強芯合作」構想,邀徐巧芯主掌社羣與青年發展,打造「強芯出擊」模式,讓青年重新選擇國民黨。

在藍白合作部分,我最早提出政黨大聯盟,雖當時未被採納,但事後證明正確。我回顧柯文哲遭政治清算時,始終選擇聲援而非落井下石,甚至曾在北檢前守夜,抗議司法追殺,並在罷免案中籌措鉅額保金,協助青年擺脫財務困境。我並與黃國昌在立院多次並肩作戰,奠定深厚互信,我正是藍白合的最佳橋樑。

另外,賴清德國事如麻,卻只忙於大惡罷與司法清算,強調唯有展現戰鬥力,才能守住民主與國民黨。

●張亞中選擇網紅「館長」提問: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對於最重要的藍白合要如何實施?2026年就是第一次磨合,要如何示範?讓它是公正公開的,並且一直持續到2028年藍白合,中間如果發生任何問題,各位候選人要如何確保能夠維持緊密合作?

張亞中答:藍白合當然重要,但不能僅因國民黨不夠強而依賴合作,否則難以長久。國民黨必須自我壯大,合作纔有基礎。藍白合須建立公平公開的機制,避免爭議,藍白合應由下而上,透過議題共識逐步累積信任,國民黨才能真正茁壯。(答畢,張亞中要求羅智強與鄭麗文補充)

羅智強答:我提出修憲改爲總統二輪決選制,既能解決少數總統問題,也能爲藍白合提供製度基礎。藍白合必須制度與互信並重,我言出必行,有能力在2026、2028扮演橋樑角色。

鄭麗文答:藍白合必須尊重互信,建立公開機制,由雙方中常會共同制定辦法,現任優先,非藍白執政縣市透過多次民調決定,並由多家民調公司舉行,確保公平,最終組成最強執政團隊。

●羅智強選擇桃園市長張善政的提問:臺灣近年面臨美中貿易戰與能源轉型壓力,企業投資與勞工就業焦慮高漲,期待國民黨能像工程師般提出藍圖,讓產業看見方向。

羅智強答:國民黨長於治國,歷任行政院長皆具專業,正是政黨優勢。民進黨錯誤戰略讓臺積電從矽盾淪爲強權爭奪的肥肉,顯示戰略錯誤。以馬英九政府推動臺日漁業協議爲例,說明在兩岸與日本強硬立場下,也可以創造談判籌碼,若國民黨重返執政,一定能恢復成功範式。(答畢,羅智強指定張亞中回答)

張亞中答:國民黨雖在野,但應推動兩岸和平,減輕龐大國防支出壓力。國防預算已逾1兆,佔總支出近1/3,嚴重壓縮建設。國民黨主席責任在於突破兩岸困局,創造和平契機,同時必須在能源問題上力主減碳無煤與重啓核四,否則臺灣未來發展難以持續。

●主辦方選讀網友提問:若無藍白合,國民黨如何單獨贏得大選並吸引年輕人。

羅智強答:沒有親身經歷惡罷的人,很難體會那種霸凌與痛苦,如果分裂持續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民進黨繼續執政,相信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與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同樣心知肚明,政黨都有主體性,都希望自己能勝出,但這次司法清算,把柯文哲關上1年,把臺北市前黨部主委黃呂錦茹關上100天,已是警訊。如果國民黨與民衆黨仍不覺醒,依舊拒絕藍白合作,那就真的沒有未來。這是大家最堅定的共識,也須落實,絕不能讓它成爲空談。

鄭麗文答:年輕人對國家至關重要,青鳥運動並不能代表所有臺灣青年,我所認識的臺灣年輕人,是充滿創意、具備新創精神、擁有包容力與國際視野的一羣,他們對永續與人文的關懷,纔是真正展現臺灣青年面貌的特質,作爲重要政黨,國民黨應該成爲青年人才的孵化器與加速器,因爲他們纔是中華民國與臺灣最關鍵的戰略實力。國民黨要讓年輕人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這正是黨必須承擔的使命。

在兩岸交流上,我始終強調「強強聯手」,如果臺灣青年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大陸青年攜手合作,所能做出的貢獻將遠超我們的想像,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限制未來,年輕人的熱情與能量早已突破既有框架,國民黨要成爲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國民黨過去幾年雖然努力栽培並提拔青年,但仍需要更具體的落實方式。我也認同張亞中的說法,國民黨不是沒有出息到只能依靠民衆黨才能執政,「一加一大於二」,國民黨要靠自己單獨過半,同時也必須走在主流民意之上。

張亞中答:2028年如果沒有藍白合作,國民黨要如何勝選?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徹底改革。年輕人有熱情、有能力,但面對一個理念模糊、制度混亂的政黨,他們爲什麼要加入?唯有真正改革,國民黨才能得到青年嚮往與支持。

青年最渴望的是和平與穩定,雖然其他2位候選人都說要推動兩岸和平,但他沒有聽到具體方法。臺灣面對的不是2028誰執政的問題,而是會不會在那之前就被美國賣掉,被拖入戰爭。若沒有提出解決方案,臺灣最後只會像烏克蘭一樣陷入犧牲。

國民黨主席應該提出「兩岸和平方案」,展開國共政策對話,在總統大選之前給臺灣一個確定的和平方向,國民黨的改革必須「能變」、「能合」,唯有如此,纔是勝選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