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為自己打分數 「德、功、言做得還不壞」
幼時楊振寧和他父親的字。(取材自新華網/清華大學供圖)
「如果要給自己打分數,這德、功、言,我自己覺得我做得還不壞,而且呢,是非常中國式的。」2023年5月27日下午,「楊振寧和他的世界──鋒芒、幸運、衝突與融合」講座在西湖大學進行,101歲的物理學大師楊振寧通過視頻致辭。
澎湃新聞報導,楊振寧致辭視頻錄製於5月25日,主要談及「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這是101歲高齡的楊振寧罕見的一場露面,他在視頻中沒有提及學術領域,只從傳統文化切入談到對人生意義的理解。
「這個中國文化傳統幾千年了,是要講做人的原則,是什麼呢?是立德、立功、立言。這個德、功、言,功是什麼定義?言是什麼定義?幾千年來也有改變。這個德是什麼呢?從來沒有解釋。我想,德者,就是做人的原則。」楊振寧身着條紋襯衣,在視頻中思路清晰地說到。
楊振寧說:「如果要給自己打分數,這德、功、言,我自己覺得我做得還不壞,而且呢,是非常中國式的。我是從很早時,就是很樂觀的態度,我想80年代90年代我就是很樂觀。我這樂觀的地方,是因爲中國文化傳統時於今天的中國的影響,是非常之大。而這個文化傳統的影響,還將要繼續發揮作用。」
據報導,在學齡前階段,楊振寧在家庭影響下就開始接受規範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啓蒙教育。從童年啓蒙到邁入高等學府之後,都沒有中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他不僅具有紮實的數學與物理知識,也是文理兼修的通才,精神世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烙印。
1957年在諾貝爾獎獲獎慶賀宴上,楊振寧說:「從不只一層意義上說,我是中國和西方兩種文化共同的產物,二者既有衝突,也有協調。我想說,我既爲我的中國根源和背景感到驕傲,也爲我獻身於現代科學而感到滿意,現代科學是人類文明起源於西方的一部分──對於它,我將繼續奉獻我的努力。」
報導稱,曾多次與楊振寧進行深入交流的「知識、技藝、理念:傳承與反思」作者厚宇德在書中如是表述:楊振寧自己對待中西兩種文化,採取的是相似的態度與策略。他常對比中西文化,對比的目的是做出合理的取捨。他從以儒家爲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的主要是爲人做事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他從西方文化中吸收的核心內容是西方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他自覺地選擇中西文化中積極的、有價值的部分,並把它們聚合爲一個有機整體,使之成爲自己爲人做事的精神支柱,從而鑄造了別樣的人生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