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評 | 人工智能共同治理:向善普惠 造福人類
(原標題:央廣財評 | 人工智能共同治理:向善普惠 造福人類)
7月26日,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初步考慮總部設在上海。同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發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引發世界廣泛關注。
中國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呼籲和推動,展現了中國作爲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科技向善普惠、安全公平發展的責任擔當。這一刻,上海不再只是技術創新的競技場,更成爲人類駕馭智能文明的關鍵“駕駛艙”。這場以“智能時代,同球共濟”爲主題的大會,爲技術浪潮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近年來,人工智能迎來爆發式發展,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爲國際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爲全球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也不容忽視——不同地區、不同羣體接觸AI、使用AI程度的差異加劇“智能鴻溝”;深度僞造、算法歧視、數據濫用、突破倫理界限等技術濫用亂象日益影響人們的生活,並可能將人工智能的發展帶入歧途。
而未來的風險版圖更爲複雜嚴峻:若人工智能目標與人類福祉偏離,則將引發文明級危機;全球技術鴻溝可能因算力壟斷而更加撕裂;腦機接口等融合技術更將挑戰人類對意識與生命本質的認知邊界……
面對交織的風險圖譜,任何單一國家、組織或技術路徑都無力獨自構建安全堤壩。人工智能的治理唯有全球共濟。這需要全球在多個維度上凝聚共識、付諸行動。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從“以人爲本,智能向善”到“向善爲民、尊重主權、發展導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開放合作”,相關理念與原則反映出各界共同的心聲。
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當務之急,是推動建立具有廣泛代表性和約束力的國際治理框架與協作平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和公民社會必須深度參與其中。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是中方堅持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也是中方響應全球南方呼聲、助力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促進人工智能向善普惠發展的實際行動。
全球治理的根基,必須牢固建立在“以人類福祉爲中心”的倫理共識之上。科技本身沒有善惡之分,關鍵看人類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絕非追求脫離人類掌控的“超級能力”,而應始終聚焦於解決人類共同挑戰、促進公平包容發展。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實效最終還是需要落實到技術可控性上。各國需要共同推動發展可解釋的人工智能,讓“算法黑箱”轉化爲“透明決策”,構建貫穿人工智能全生命週期的安全評估、監測體系,開發強大的安全技術手段,爲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堅實的技術盾牌。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攸關全人類命運。唯有攜手並肩、共築堤壩,讓“向善”成爲技術的羅盤,“普惠”成爲發展的標尺,“人類福祉”成爲衡量智能技術進步的終極準繩,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爲普惠大衆、增益人間的“甘泉”。(央廣財經評論員 牛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