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阻新臺幣升值 上半年買匯132億美元

中央銀行指出,今年上半年臺灣外匯市場出現明顯的美元超額供給,央行進場大舉買匯一三二點五億美元,扭轉去年下半年賣匯七十三點五億美元的態勢。這也顯示,央行上半年實際上強力阻升,才能讓新臺幣穩在卅元關卡,避免匯率波動對經濟造成衝擊。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赴立法院財委會業務報告,楊金龍在書面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因川普新政不確定性升高,美元指數(DXY)下跌百分之十點七,國際美元走弱。而臺灣外資資金涌入、出口提前拉貨,加上市場臆測美國可能要求貿易伙伴貨幣升值,形成新臺幣強勁升值預期,不過因爲央行進場大買匯,上半年對美元升值幅度僅百分之九點六三。

進入下半年後,美元指數自七月起小幅反彈百分之一點七七,新臺幣對美元則回貶百分之二點四四。

央行分析,影響因素包括美國關稅政策仍具不確定性、勞動市場降溫,以及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變化,導致資金流動方向轉趨頻繁。八月外資調節臺股持股九一八億元並匯出股利資金,使新臺幣短線回貶;不過九月外資再度匯入資金、回補臺股,新臺幣貶勢趨緩。

央行指出,截至十月廿日,新臺幣對美元全年仍升值百分之六點九五,升幅低於瑞士法郎與歐元,但高於日圓與韓元。

央行強調,新臺幣波動度遠低於其他主要貨幣,顯示穩定政策發揮效果。

央行表示,臺灣屬小型開放經濟體,外匯市場「淺碟型」特性使匯率易受短期資金進出影響,維持新臺幣匯率相對穩定有其必要性。長期來看,新臺幣對美元波動度低於歐元、韓元與日圓,有利廠商報價與營運規劃,也有助於國內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

央行重申,將持續依市場供需調節,若遇短期資金大量流入或流出導致匯率失序波動,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確保新臺幣走勢穩健,兼顧出口競爭力與物價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