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 ETF 擴張速度與資金集中現象 恐釀金融穩定三大風險

中央銀行在最新一期金融穩定報告裡示警,ETF具備風險分散、交易便利、費用低廉等優點,已成爲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近年來我國ETF市場規模與參與人數快速攀升,商品類型亦日益多元,對金融市場之影響力不容小覷。

央行表示,ETF的擴張速度與資金集中現象,亦可能對金融市場產生潛在影響,諸如市場波動擴大、風險傳染與產業集中度過高等,均值得審慎關注。央行基於總體審慎監理目的,將持續研究與關注我國ETF市場之發展動態及潛在風險,並視市場變化,適時透過監理聯繫平臺分享研究結果,與金管會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央行在金融穩定報告裡指出,我國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市場發展已逾20年,近年受國內股市屢創新高、高配息誘因及市場預期美國降息等影響,ETF市場規模再次快速擴張,其中高股息ETF募集風潮更促使投資人解約定存或貸款搶購,引發監理機關及各界關注。

央行分析,我國ETF市場自2018年起快速成長,初期以債券型ETF爲主,近期以股票型ETF成長最快。

截至2024年底,國內ETF市場規模達6.4兆元,較2015年底2,021億元大幅成長約32倍,ETF基金數量亦由2015年的34檔遽增至260檔,投資ETF基金受益人數則由24萬人大增至1,437萬人,成長幅度高達60倍。自2023年3月起,ETF在國內投信發行基金中之規模正式超越共同基金,且佔臺股市值比重亦持續攀升,顯示ETF已成國內投資市場不可忽視之主力商品之一。

央行表示,ETF成交量趨增,惟近期整體週轉率相對較低。2024年國內上市ETF成交金額達6.7兆元,較2015年的1.6兆元大幅增加4.1倍,惟近三年ETF成交值年週轉率均值爲106.3%,低於同期間上市股票週轉率均值124%,主要是因ETF市場規模於近三年快速擴張,且相較於股票,投資人似偏好以「買進持有」之方式投資ETF,致轉手頻率相對較低。

另外,國內成分股的ETF中,科技等成分類股佔比均相當高。截至去年底,國內追蹤大盤指數或高配息策略之ETF中,科技等成分類股,如電子與半導體業佔比普遍偏高,產業集中現象明顯。例如ETF規模前三大者,元大臺灣50(0050)(規模4,361億元)的前四大持股、約佔70.7%均爲電子、半導體等相關股票,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規模3,763億元及元大高股息(0056)(規模3,638億元)亦分別有56%及61%資產配置於前揭科技類股,顯示臺股ETF產業集中度偏高,可能影響其風險分散效果,宜密切注意。

央行並示警,近期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使ETF商品更加多元。爲促進資產管理市場發展、強化資產管理業者之業務動能,並配合打造我國爲「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政策目標,金管會於2024年12月修法,正式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配置ETF的設立。

今年5月初我國首檔主動式ETF「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00980A)掛牌上市,預期未來將有更多主動式ETF掛牌交易。惟需留意,主動式ETF之績效表現仰賴基金經理人操作能力,相較被動式ETF,操作風險相對較高;另不同被動式多資產ETF因其股債配置方式及比例差異,亦可能導致風險程度不同。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身投資目標與風險屬性的ETF商品,以維護投資安全與效益。

央行表示,ETF雖具有風險分散、交易便利等優點,廣受投資人青睞,惟在投資過程中仍可能面臨若干風險,且隨着ETF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亦可能對整體金融穩定性帶來潛在影響,值得關注。

對投資人之潛在風險包括:

1.折溢價風險:ETF於次級市場之交易價格系由市場供需決定,可能與淨值產生價差而有折溢價情形,影響投資人實際報酬。

2.追蹤誤差風險:追蹤誤差是指ETF報酬率與標的指數報酬率的差異程度,常見成因包括基金支付費用、計價貨幣與交易貨幣間之匯率差價等。

3.基金清算風險:ETF若經主管機關覈准下市,可能使溢價購入之投資人承受基金清算所帶來之損失風險。

4.流動性風險:ETF流動量提供者負責提供ETF買賣報價,若其失責或停止履行報價義務,投資人可能會有買不到或賣不掉ETF的風險。

對金融體系之潛在風險則有:

1.系統性風險:Sullivan and Xiong認爲ETF「一籃子交易」模式可能使成分股間之交易價量行爲趨同,使齊買齊賣之現象更加頻繁,削弱風險分散效果,增添金融市場之系統性風險。

2.助漲助跌風險:當市場過度樂觀或不確定性上升時,部分投資者可能模仿其他投資者行爲,產生羊羣效應,形成集中買進或賣出的行爲,增加短期股價波動。

3.集中度風險:若追蹤標的集中於少數幾家公司,可能導致成分股間連動性過高,使各成分股之股價波動更趨一致,降低投資組合之分散效益。

央行強調,近年來降息預期、國內股市走高及高配息率等因素帶動股票型ETF大幅增長,期間並因股市屢創新高,加上投信公司過度行銷操作,造成投資人一窩蜂搶購現象。此外,部分投信公司爲衝高配息率以吸引投資人,動用收益平準金維持高配息,甚或頻繁轉換持股,可能導致投資成本增加並侵蝕報酬,恐有損害投資人長期利益之虞。

爲維護我國ETF市場穩定與投資人權益,國內證交所着手強化ETF商品規範與資訊揭露,金管會亦採取多項監理措施,以促進我國ETF市場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