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強調匯率波動已回穩 未受美方要求升值

央行傍晚發出說明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近期部分媒體報導「雖然新臺幣年內已升值逾6%,但本季仍預期升值2%至30.2元」、「美國緊盯央行操作受限,年內新臺幣匯率可能出現大幅波動」,央行傍晚發出說明稿,強調長期以來,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穩定。央行駁斥「新臺幣將升至30.2元」報導,強調匯率波動已回穩、未受美方要求升值。

一、本(114)年5月初,受市場不實臆測美國財政部將要求新臺幣升值,及新臺幣匯率恐升值至年底之28元甚至更低匯價等影響,國內廠商產生非理性拋匯,加以外資藉機大量且集中匯入資金,致本年第2季新臺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擴大。

二、於此期間,本行基於職責適時進場調節、請國內廠商分散結匯、敦促外資強化自我管理,確保匯入資金實際運用於投資國內證券,以及多次發佈新聞稿說明國內匯市情勢,強調「美國財政部未要求新臺幣升值」,之後國內外匯市場供需逐漸回覆平衡。

三、本年第3季起,由於本行前述措施逐漸緩和市場對新臺幣非理性升值之預期,新臺幣對美元匯率由7月3日之28.828元開始回穩;11月4日收盤匯率爲30.906元,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回貶6.7%,顯示前述媒體評論匯率之報導純屬猜測。

四、影響匯率的因素衆多,不易預測。本行籲請市場評論者及媒體切勿以臆測方式,評論匯率走勢,致市場產生單向預期,影響國內匯市之秩序及穩定。

五、新臺幣匯率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而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時,本行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六、長期以來,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穩定。未來本行仍將持續雙向調節國內匯市,維持新臺幣匯率之動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