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

7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農村改革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大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農業設施和畜禽活體的確權頒證、抵押登記等管理制度,擴大抵押融資覆蓋面,推動盤活農村資源資產。

1

強化“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信貸支持

圍繞加大金融資源投放供給,《意見》主要介紹了五大方面:

一是增強糧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信貸資源傾斜,深化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金融服務,加強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金融供給。鼓勵地方開展糧油種植專項貸款貼息試點,強化“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生產基地信貸支持,加大信貸與價格、補貼、保險等政策有機銜接。

二是持續鞏固拓展金融幫扶成果。繼續落實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保持脫貧地區信貸投放力度不減。持續提升定點幫扶質效,優化聯農帶農金融支持模式,積極謀劃過渡期後的金融幫扶機制。

三是深化鄉村富民產業金融服務。拓寬抵押擔保方式,創新鄉村“土特產”融資模式和專屬金融產品,推廣“一鏈一策”金融服務模式。豐富債券、理財等金融產品供給,支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力實施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加大對返鄉創業主體的金融支持。

四是提升鄉村建設金融服務水平。通過投貸聯動、組建銀團、項目打捆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資方案,支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因地制宜提供債券融資、股權投資、基金信託、融資租賃等綜合性融資服務,支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五是強化金融賦能鄉村治理質效。增強“農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務供給,用好信貸市場服務平臺,賦能數字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水平。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接下來,要鼓勵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以“三農”需求爲導向優化服務,使正規金融服務更容易觸達農村地區的各類經營主體。

2

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模式

健全金融服務農村改革體制機制,也是本次《意見》的一大亮點。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推動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深入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試點,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融資服務平臺建設應用。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農業設施和畜禽活體的確權頒證、價值評估、抵押登記、資產處置等管理制度,推動擴大抵押融資覆蓋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加大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業經營主體中長期貸款投放。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集體經營性財產股權質押貸款。

同時,《意見》明確,堅持農村中小銀行支農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授信用信管理,綜合借款人經營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真實融資需求等因素,科學、合理確定授信額度,避免多頭授信、過度授信。明確用信標準、優化用信流程、提高用信效率。

對於優化農村金融體制機制,董希淼建議,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主力軍作用,構建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業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多層次、差異化農村金融體系,同時還要避免大型機構過度下沉給中小機構帶來的“掐尖現象”和“擠出效應”。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許予朋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